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我们没有能力制造奢侈品只能为他人贡献

2009年12月24日 07:34   来源:红网   刘宇
    7万多元的一款铂金包,订了一年还买不到;一位VIP客户,年初至今已刷掉700多万元……在欧美消费者还捂紧钱包时,中国的高档消费已出现井喷,全球四分之一奢侈品被中国客人买走。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刘金山教授表示,奢侈品消费将在中国形成“排浪式”的浪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146亿美元,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12月22日《广州日报》)

    全球1/4奢侈品由中国人买单,这让人想到“富人不慈善”、腐败等恐怕就不可避免了。但,购买奢侈并不等于不慈善,而且人家不慈善你也没办法。再说了,不管人家的钱是怎么来的,至少人家有支配权呀。而尽管奢侈品也肯定存在“买的不用,用的不卖”的情况,但这和奢侈品本身是没什么关系的呀。如果有关部门认为这和腐败有关的话,完全可以对奢侈品的买卖,包括从境外带入奢侈品进行实名登记呀,这样的话,查出贪官的时候,不是连行贿者都查到了吗。

    而笔者认为,全球1/4奢侈品由中国人买单也不见得是多坏的事情,这至少证明一部分人确实是有钱了对不对?多年前我们连1/40分之一的奢侈品都消费不起吧?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些奢侈品中,到底有多少是中国制造的(最好是中国创造的)?

    奢侈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贵,而这个贵的原因之一是其中的人工费要比制造普通商品高的多,有一部分奢侈品甚至是纯手工产品。如果我们能够制造更多的奢侈品的话,对提高工人的收入,以及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应该是大有好处的。我们目前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到底有多高呢,大都是在靠廉价劳动力来赚取微薄的利润吧?还有,制造奢侈品所消耗的资源并不一定就比普通商品高多少,但其利润却高的多的多。比方,在Hermès专卖店内,一款艺术座钟新上市,售价300多万元。销售人员说,前几天一名消费者毫不犹豫就刷卡买走了。据了解,这是手工制作的水晶球艺术座钟,只有88毫米的直径,用作家居摆设。而我们得生产多少件衬衫和鞋子才能获得这个只有88毫米的直径的小座钟的利润呢?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是奢侈品消费大国了,可我们不过是在用自己的钞票拉动别的国家的消费而已。统计数字显示,有60%比例的奢侈品都是他们在国外购买的,“旅游成为购买奢侈品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赴欧洲的旅游团,几乎都要求到奢侈品商店逛一逛。”广之旅营销总部副总经理温前告诉本报记者,“曾经有个客人带了2万欧元去法国,回来时花得一干二净。”

    事实上,奢侈品的消费也是消费,而且其“消费质量”应该更高。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既没有重视这个奢侈品消费市场,似乎也没有制造更多的奢侈品的能力。而拿富人的素质说事有意义吗?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