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薄薄”是监管失陷下的蛋

2009年11月14日 07:46   来源:新华网   王军荣
    浙江省桐乡市太阳湖小区的住户偶然间发现自己天花板渗水,觉得楼板可能存在问题,9月11日桐乡市建设局质检站两位工程师测定楼板厚度仅为7.9厘米,而设计时要求为12厘米。很多居民家都出现了漏洞,甚至可以从洞中看到楼下住户的客厅。(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继北京西三旗限价房“楼脆脆”之后,房地产领域又多了一个专有名词——“楼薄薄”。楼板厚度不足8厘米,称其为“楼薄薄”一点都不夸张。

    谁是“楼薄薄”的罪魁祸首,开发商自然首当其中。为获得更大暴利,他们往往不惜偷工减料、铤而走险。

    但我不想将所有责任都推给开发商,毕竟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监管理应始终存在,并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监管究竟去了哪里,才是问题的核心。掀开“楼薄薄”,不难发现其中的监管形同虚设。

    国务院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建设质量是由勘查、设计、建设、施工、监理五个单位承担责任。但在“楼薄薄”面前,《办法》几乎成为摆设。目前,以上相关五方没有一家能拿出关于楼板的资料。桐乡市建设局陈伟健副书记说,建设局验收就等于“走程序”,“开发商自己验收,自己提供数据,送到我们这里来是备案”;桐乡市建设局质监站副站长沈晓华介绍,楼盘施工过程中,质监站有巡查的义务。当时抽查哪个房间、在哪个点打孔都是由施工方定的;而监理公司收入是由开发商支付……够了,用不着多举例,监督的机制也不是没有,只是被架空;在房地产商一手“把持下”,所有的监管都是虚空。既然如此,太阳湖小区自然难逃“楼薄薄”之命运。

    住房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商品,几乎花光了他们一生的积蓄。房屋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他们生命的安危,忽视不得。

    “楼脆脆”、“楼薄薄”的出现,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也有损房地产形象,此外还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惩处相关责任人,给购房者一个安稳的家。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