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界精英养猪为啥“江郎才尽”?

2009年05月09日 08:21   来源:大河网   南苛
    由于猪肉价格连跌12周,去年一度高调进军养猪业的房地产商们现在也左右为难,如南京雨发建设集团投资的猪场不得不推迟养猪的时间;美国艾格非国际集团有10多年猪预混饲料的生产和销售经验,2008年他们利用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的1亿美金在江西、福建、上海等地迅速收购了近40家猪场,但现在30多个猪场面临亏损的压力。(见5月7日CCTV经济半小时)

    养猪赔钱不是新闻,但这则信息透露出一个新鲜的结论:中国农民养猪长期赔钱,与农民自身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商界精英们也不比他们强多少。你看,在房地产市场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赚钱如捡钱的开发商们,一到养猪场上,他们立刻“江郎才尽”、一筹莫展了;你看,已有10多年猪预混饲料的生产和销售经验的美国上市公司艾格非国际集团够牛了吧,可是,一旦到中国养猪,这个行业立刻就成为他们的“滑铁卢”!

    中外商界精英们为啥要来养猪?除了其他原因外,就是觉得目前中国养猪的主体是农民,虽然他们不赚钱,但那不是养猪本身的错,而是他们信息渠道少、决策能力差,自己进入这个行业后,农民们一定会因为自己这个强大的竞争者而退出市场,到那时,猪肉的价格就会因相对的垄断而有所上涨,就会实现可观的利润!

    可是,他们失算了,起码目前是这样。养猪为啥不赚钱?理由很多,但核心的原因是,养猪业是一个与普通工业生产有很大不同的特殊行业,根本不适合充分市场化,可我们偏偏放手让它市场化,导致过度竞争,而国家的补贴又太少!一句话,是现有养猪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使养猪者都变得“江郎才尽”!

    商界精英刚进入养猪市场就大叫受不了,这又告诉我们,养猪的农民们太伟大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都在默默地承受着这样的压力和失败,可他们还是一年一年地养下去,总是用“来年可能会盈利”这个希望支撑着自己,于是,城里的人才能在大部分时间享用着低价猪肉!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这种不可思议的任劳任怨和这种宽宏大量的牺牲精神。
(责任编辑:胡可璐)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