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家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

2008年08月06日 11:03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邓聿文
    日前,央行已同意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鉴于小企业融资的主力银行主要是地方金融机构,本次调增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

    央行的这一“区别对待”政策显然反映了货币主管部门试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图。目前有一种论调,中小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寒冬”。而全国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似乎为“过冬论”提供了佐证。

    单个企业来看,似乎倒闭一家中小企业无足挂齿。但如果我们把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集中起来,那么,无论怎么强调中小企业的作用都不过分。统计显示,中小企业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的68%,税收的48%,就业的75%;另外,66%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70%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尽管数字是枯燥的,但它却充分说明,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人民是否富裕,竞争是否有活力,都与该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事实上,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远非上述数字所能涵盖,也超出人们一般的想象。

    首先,中小企业是中国减贫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最大成就,就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分析减贫的原因,农村的解放是首要条件,但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想想看,如果没有中小企业为源源不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农民能够大面积脱贫吗?减贫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支庞大而优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从而支撑起中国的长久竞争力。

    其次,中小企业是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是构成一个社会民生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有鉴于此,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总是努力构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金融和法律环境。中国这些年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抓大放小”的结构调整中,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垄断国企、外资企业,而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经济结构。所以,要缓解收入分配的差距,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有助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民生经济。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弥补了大企业灵活性不足的局限,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性偏好,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在维护市场竞争水平,抑制垄断和市场扭曲上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充分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就失去了广泛的基础,收入分配和民生问题的不断改善就失去了广泛的基础,中国的长期发展也就失去了广泛的基础。因此,如果不改变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不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仅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能走出此波“寒冬”的。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