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由高盛斥资养猪所想到的

2008年08月04日 08:30   来源:证券时报   肖玉航
    高盛作为世界最著名的投行之一,其一举一动使得其备受证券界所关注。近来高盛在中国农业方面的投资更是引起证券界广泛关注,据相关信息显示:高盛近期斥资2亿至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 

    高盛为何配置中国养殖业?的确需要引起投资者和国内机构多加关注与思考。

    由于受美国次按危机影响,高盛作为投资机构的经营状况所受影响较大,如何布局投资成为高盛寻求资金回报的重要问题。从中国的情况来看,CPI高企、PPI不断上升、经济下行趋势比较明显。而在中国这个市场中,高盛对农业、食品行业的投资可谓较为明显,在2006年6月,以高盛集团为实际控制人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RotaryVortex Limited,以下简称“罗特克斯”)就开始加大入主中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双汇发展,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成功成为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之后又加大了对另一食品加工业巨头雨润的参股投资。

    在多哈部长会议谈判再次破裂、各国死保农业底线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国际投行在中国农业相关产业链领域不断追加投资的行为值得关注。研究认为,在目前关系全球经济命脉的几大行业领域,如能源、金融、矿产、电讯等,中国对资金的进入尤其是外资的进入都保持了高度警惕,并高度关注产业安全问题,唯独农业,中国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开放态度,很多在该行业的并购对外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限制。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农业问题对于全球经济的利益攸关,中国的农业及食品产业链正在为国际资本创造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从这些因素来看,高盛加大对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正是其看好未来产业并购及未来利润的一种策略。

    从2007年开始,“生猪期货”已经开始提上我国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推出日程。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与消费国,生猪期货的推出将可以避免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并加剧行业内的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的纵向整合。这也可能是高盛看好未来交易手段或品种的一种准备。

    从目前中国大的投资银行机构来看,许多更热衷于能源、金融、有色等行业的投资,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或食品大国的农业、食品领域大多不屑,一些投资更注重短期行为,上市退出成为主要策略,而相当一部分投资机构难以考虑相关产业链全局式的布局收益策略。因此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外资基金投资策略出现变化,日趋理性,投资重心向前期项目和受宏观经济影响小的行业转移。从由高盛斥资养猪笔者认为大的投行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前期战略及对世界经济、产业前景等诸多战略的一种结合,而这正是成功的投行与失败的投行的巨大差异所在。从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来看,由前期的IT产业到目前热追于金融、煤炭、有色等投资加大,而对传统产业和产业链条的战略性打造方面的确需要清醒的认识。总之,高盛斥资养猪并非是单一战略的选择,而是产业链式的一种战略布局,而这种投资可能是未来投行业务更为理性或更具持续生命力的一种体现。(作者系高级经济师)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