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应该怎么比

2011年09月28日 09: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 强
    日前,笔者读到一篇对北京和纽约物价进行比较的报道,报道选取肯德基、Levis牛仔裤、理发、公交车等为比较的参照物,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中国高档消费品价格贵于美国;美国公共交通、人工服务贵于中国。此项比较引起了各界热烈讨论。

    物价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那么,物价水平究竟应该如何比较,才能不会失之偏颇呢?

    首先是商品选择问题,进行物价比较,必须明确比较的范畴。正确的做法应该至少对消费的几个大类,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娱乐文化、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都加以考虑,进而考虑其子类和细类,最后在每一细分类中选取一种具体商品或服务,做到全面和有说服力。

    其次是比较的原则问题,应该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

    一是可比性原则,即选取比较的样本商品和服务必须是同类型或同质的。二是匹配性原则,一方面是样本商品所处流通环节的匹配,例如比较服装价格,不仅要采用同品牌服装,还要考虑售卖的业态;另一方面是商品和服务所处地区的匹配。三是代表性原则,一方面是商品、服务及价格的代表性,即要选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认可,消费数量较大的主要商品和服务,同时其价格也应该是由最具代表性的地点采集的价格;另一方面是居民收入要具有代表性。

    再次是价格比较方法的科学性问题。

    除了要确定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构成、权重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获取渠道也是比较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般而言,选择的商品和服务不宜过少,哪怕仅仅比较一个大类,也不应低于30种左右的品种数量,同时考虑单个价格对于一个国家的总体价格水平影响程度不同,确定每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占总价格水平的权重,然后加权计算,否则很容易失之偏颇。

    在价格获取渠道上,一般可以从官方机构、各种专业数据库以及现场采集获取的直接数据。但无论采用何种渠道,都必须避免出现误导的情况,例如错误地采集了不匹配的冷门商品和服务、有问题商品的特殊价格、不同业态的差异价格或者用正价和促销价格比较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计算商品和服务的名义比价和真实比价。

    同时,物价比较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统计的准确性问题,抽样的科学性问题。

    总而言之,物价问题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进行物价的比较、研究和报道应该坚持科学、系统和谨慎的原则与方法,凭事实说话,才能以理服人。

    (王强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系博士、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