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辰富:“山寨经济”无法带来“中国创造”

2011年09月19日 07: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在大连举行的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了公众的目光。这里有众多官员、学者热议的“欧债危机”,使人们加深对世界经济未来走向的忧虑;还有一些媒体热炒的“骆家辉坐经济舱”,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有在小组讨论中,中国人民银行顾问李稻葵与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针锋相对,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山寨经济”的利弊。

    也许在骆家辉等很多外国人的眼中,我国的“山寨文化”是不能理解和难以认同的。但是,山寨现象确实是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并且影响了国人甚至外国人的日常生活。

    我国8亿规模的廉价劳动力,这种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每一个山寨行业都有一条完整的链条,它不仅是企业成长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国人购买力低下的暂时选择,同时对于促进就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诚然,我国经济短时间内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取得的辉煌成果让人侧目。“中国制造”居功至伟,企业的“山寨策略”也有很大的贡献。但这也恰好是问题所在,在求快心切、求富心切的心里冲动下,导致“中国制造”的形象从原来的“价廉物美”,逐渐出现与“假冒伪劣”齐名的趋势。

    而一味追求增长的另一个严重代价,就是缺乏价值的创新。整个社会弥漫着快速致富的集体心理,在“能欺骗所有人就是成功”的风气浸染下,使得需要时间、热忱和耐心累积的探索、研究、发明等工作乏人问津。

    或许有人会说,“山寨”产品质量不错,价格便宜,老百姓喜欢就行。

    这句话乍一听貌似合理,但仔细一想却有很大问题。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

    对中国经济来讲,如果认真做创新、做研发的企业都不能获得合理报酬,那么在“负激励”下,企业都去做“山寨”产品,最终消费者获得的只能是质量差的产品和服务。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后,不仅我们无法获得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而且国内企业家的精神也被扭曲与挫伤,最后整个经济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虽然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曾在山寨策略上获益匪浅,但它决不是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中国式创新模式。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不能把心思花在如何模仿别人的成功产品上,而是应该多花点心思在创新产品和创新领域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才是最高追求。

    曾经,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让我们引以为豪;如今,走在仿冒与侵权之间灰色地带的“山寨产品”让我们备受指责。不论是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也好,还是提高人们尊重知识的理念也罢,让“山寨”远离中国经济,不仅是为了唤醒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而且为了是肩负起更大的国际责任,更是为了铺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康庄大道。(祝辰富)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美媒:骆家辉达沃斯论坛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

 

相关评论:什么都可以山寨

 

     江苏阜宁何不“山寨”山西神木

 

     山寨是一条“鲶鱼”,绝不是“山寨牌”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