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能长出世界第一的“苹果”?

2011年08月12日 06: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至善若水
    “如果你没有iphone,你就真的没有iphone。”看到这样的广告词,你是否会像其他“苹果控”一样,被激发出疯狂的购买欲望?是的,当你看到这句广告词在各大电视台狂轰滥炸时,你就知道苹果公司做到了。

    媒体报道,截至美国时间本周三(8月10日)收盘,苹果公司市值达到3370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公司的3310亿美元,正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而在2010年5月,当苹果超过微软、成为“全球第二”时,人们就明白,苹果的“全球第一”仅仅是时间问题。

    苹果的“疯狂成长”让人艳羡,中国的科技企业却难以望其项背。中国与苹果的联系应该不仅仅是进口关税、“毒苹果”的血汗工厂或者IPAD2的饥饿式营销。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之一,苹果已经在股价、市值、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方面表现得非常卓越,而这正是中国企业最需要借鉴的。

    我们不难发现,苹果公司成功的背后原因,除了其强大的设计能力,还在于苹果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那就是整合最优秀的软件开发商资源和制造资源,并以大规模制造的方式,通过App Store这种开放式的软件应用开发与利益分享商业模式为顾客提供具有个性化的产品。

    在产品的交付过程中,苹果所提供的iPhone应被视为一种“半成品”,它将在消费者手里完成产品的最终定制。消费者根据个人喜好,从App Store上下载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再进一步定制和完善手机,并最终“制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机,从而实现了“一机一世界”。这已不是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企业生态价值链的竞争。在整个价值链中,苹果无疑是价值链的链主。芬兰rovio公司从破产边缘到绝处逢生,因为“愤怒的小鸟”游戏“落户”App Store而成为产业巨人,就是苹果公司整合全球资源的一个鲜明例证。

    设计精良,“硬件+软件”的完美模式,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这就是苹果之核。星河湾集团副总裁梁上燕曾说:中国企业需要苹果精神。苹果精神正像它的用户所体验的那样,即倡导不断创造、创新与尊重客户体验的企业精神。

    而在此领域,中国企业似乎做得远远不够。在市场中,不乏直接剽窃iPhone外形的山寨手机,但目前为止他们仍然无法去复制苹果模式中的核心部分。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在创新的道路上依然举步维艰。产业无序的竞争、市场以价格战为第一要义,都让企业渐渐失去创新能力。

    中国与苹果的“渊源”颇深。就在国人对苹果产品趋之若鹜的同时,媒体突然曝出“苹果供应商致137人中毒”的负面新闻,这也让让苹果背负了“毒苹果”的帽子。与其说苹果“有毒”,不如说中国经济正上演着一出产业链悲剧。苹果“市值全球第一”的同时,中国的产业工人正在为其每一分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不是中国企业的另一种悲哀?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中,我们的企业仍然处在低端;我们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时也付出了许多沉重的代价。

    苹果是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但这一切和中国无关。与其抱怨不断承受苹果“全球噬血链”的盘剥,中国企业不如让自己凤凰涅槃、真正崛起。价值链链主、资源整合者、项目规划者、成品提供者,这才是中国企业的真正目标。无需疯狂的迷恋或推崇,对待苹果,我们既可以是虚心求教者,也可以是反抗者。比如魅族称其产品是苹果的对手,比如汉王在其新闻发布会上砸冰苹果。中国企业正在避免那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成为其精神图腾。

    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苹果iPhone手机创造的净利润占市场上所有智能手机净利润的50%。这一数据令人惊讶,然而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从今年年初到现在,苹果并没有发布新的产品,但iPhone的出货量竟然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创下iPhone历史新高。不得不承认iPhone超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认知度。要知道,在iPhone4上市已经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手已经发布了多款的产品。可苹果仍然靠着iPhone4(包括更早的iPhone3GS)保持着出货量第一。

    那些成功的企业并不一定是技术做的最好,而往往是最了解用户需求的。苹果通过兜售世界上大量存在的一种资源赚钱,那就是”理念”。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宁愿放弃其他奢侈品也要购买苹果的产品。苹果的业务模式很简单,就是将产品一件件卖给消费者,同时苹果已经改变了消费者行为方式。我们的本土企业何时才能做到?(至善若水)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