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刚刚闭幕

—— 把世博财富留存下来
2010年11月02日 08:24   来源:解放日报   
    编者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这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也终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回望这段办博岁月,我们经受了挑战,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那么,向世界敞开大门的世博,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

    ●主持人:本报记者杨波

    ●嘉宾:段怀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潘士远(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杨波:此次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对于办博产生的经济文化效应,很多人都做过各种预测。现在来看这个问题,您觉得该如何算账呢?

    潘士远:世博园区的占地面积为5.28平方公里,一部分收益来自于门票、纪念品、特许授权、赞助等,更大的收益来自于投资的乘数效应,以及其他的相关收益。

    以 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为例,其投资的乘数为1.8。如果按照这一乘数,上海世博会可以为我们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韩国1993年的大田世博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120亿美金,高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与2002年世界杯的经济效益总和。其他收益有:因世博会的举办,而推动城市其他产业如餐饮业、展览业、运输业等的发展;世博会的举办能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又可推动经济发展;世博会的举办能提升城市的影响力,例如日本的大阪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都是因举办世博会而发展成世界知名的大城市。综合分析,世博会的投资从长期来看,是有较大回报的。

    杨波: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是,我们的视野是否还应该进一步拓展到经济领域之外。

    段怀清:事实至少告诉我们:第一,我们在经济上有能力承担此次世博会;第二,世博会在经济上能够带来可观的边际联动效应。更关键的是,世博会的“后续效应”绝对不限于经济方面,它作为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整个世界之间的联系,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影响并提升广大民众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自我认知。

    杨波: 1851年英国万国博览会,向人类展示了工业革命100年来的发展成果,由此拉开了蒸汽机时代的序幕; 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爱迪生发明的话筒和留声机……历史上的一次次博览会,都会因某事某物而让世人印象深刻。此次上海世博会,能够给我们留下什么?值得深思。

    段怀清:此次世博会对于中国来说,一个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就是进一步标志着中国从“场外”进入到“场内”。中国积极申请举办世博会,反映出中国希望融入世界的真诚愿望,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从晚清时期已经生发出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既要立足国情,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又要借鉴当下大多数国家普遍认可的方式去发展,去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此次世博会,强调“多样性中的和谐”,表明中国希望了解世界规则,并且努力让国民亲身体验世界文化与文明发展方式的多样性,标志着我们已从以前的单一性思维中走了出来,政府与国民意识都变得更加自信,同时又更加多元更加包容。

    潘士远:随着时代的变化,世博会的功能也在转变。如果我们说以前的世博会展示的是物质文明,那么现在更多展示的则是想法与梦想。“多样性中的和谐”,正是中国阐释的发展理念。

    杨波:历时半年的世博会无疑给我们留下很多财富,关键是如何让这些财富留存下来。

    段怀清:我听到一种担忧,世博会千万别像一阵风,吹过之后什么都留不下来。这个比喻很形象。风能传播种子,但种子能否成长还取决于土壤等诸多因素。世博会那些好的理念与理想,是否能够真正逐渐变化成为现实,为我们造就新一代具有世界眼光和文明意识的新国民,还要看当代中国是否具有适合这样的种子生长发育的土壤。所以,世博带来与留下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在后世博时期继续培育与发扬。

    杨波:作为世界上承办世博会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需要进一步追问的。

    潘士远:毫无疑问,中国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的成就与变化。中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世博会,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市场化运作是最适宜的模式。

    段怀清: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期待很多也很高,也希望展示给世界很多。不过世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家舞台,不是中国一枝独秀,世博会是世界文化与文明的盛会,是要展示“万紫千红”。近代以来的中国,太需要这样带着包容心和赞美心,去真正欣赏这样的“万紫千红”,去理解认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而在种种展示之外,我们还通过这次世博会,展示给世界一个温和而博大的愿景,那就是中国将为人类文明与文化之进步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