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理论前沿 > 正文
中经搜索

农业现代化要找准着力点

2010年11月03日 08:03   来源: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 陈锡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围绕“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重大任务,要切实加强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切实增加投入,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和高产稳产的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的能力,使农业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的加工、流通业,提高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快健全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和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农业的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对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支持,尤其是要研究出台更有力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吸引农民组织起来提供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加快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继续加强农村集体组织和政府专业机构服务功能的同时,支持多种社会力量兴办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服务组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着力改善农村民生。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的方针,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公路、沼气等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加大整治农村环境的力度,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重要制度都已建设起来,要在完善体制、提高标准、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等方面加大力度,逐步实现这些方面的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扩大覆盖面,尽快实现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的期盼,为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