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

2010年06月10日 11:43   来源:人民日报   周金堂

  因地制宜地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市场导向,明确县域工业发展定位。由于我国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进程快慢不一,推进新型工业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做法也不尽一致。如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做到因地制宜、择业发展,是各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应按照中央关于扩大开放领域、加速资本市场形成、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的要求,坚持以理性、绿色、科学的招商理念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消除因资本不足带来的县域新型工业化的瓶颈制约。彻底改变粗放式运作的传统工业发展理念,跳出环境高污染、资源高消耗、发展高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注重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坚持以差异化赢得竞争优势、获得发展机遇和空间。

  立足产业实际,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县域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应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立足优化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大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顺应国内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瞄准国际国内科技和产业的前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托县域内一些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公司和企业集团,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巨大带动作用,加快信息化步伐,提升工业化水平。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来促进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缓解或避免稀缺要素资源制约,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依托科技支撑,增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国县域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的实际,应抓住科技迅猛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升其创新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等研发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注重研发、营销、物流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营销网络和物流体系的效率。通过自主创新,努力打造拥有自主产权的知名品牌,切实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县域人力资本的积累。工业化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而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条件。在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应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就近进入城镇和工商业就业创造条件。加大县域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投入,加速县域人力资本积累,缩小与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存量上的差距,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就业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创业创新能力,进而不断为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作者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胡可璐)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