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优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首要战略

2010年06月03日 07:12   来源:沈阳日报   王建新

  新近发表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提出“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新战略。“人才优先”战略的确立,标志着人才发展在我国整体发展战略体系中地位上升,标志着我国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新的“转型”,标志着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充分认识“人才优先”战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党和国家“人才强国”的首要战略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重要时期,“人才优先”战略的实施,决定着“过渡”的质量与水平;“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人才优先”战略的实施,决定着“转变”的速度和高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世界正在迎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人才优先”战略的实施,决定着我国是否能够尽快摆脱“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化“危”为“机”目标的步伐。因此,“人才优先”战略,应成为应对“后金融危机”,实现人才强国(省、市)目标的首要战略。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及沈阳新时期科学发展面临的唯一选择,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硬任务和动力方向。

  这些年来,沈阳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究其原因,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人才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才的引进与优化,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制定与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应该成为沈阳“十二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向“经济强市”冲刺的根本措施和途径。

  加快沈阳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 今年4月,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发展又一次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期。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展开的,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国际化、现代化,还是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化,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人才结构的优化、人才体系的配套。“人才优先”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已经成为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尤其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实施与推进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

  制定和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的对策建议

  “人才优先”战略,就是要确定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统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并把人才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制定和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优先谋划:

  人才资源优先开发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沈阳作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年均每天都有两个以上重点项目、企业、签约、落地、开工建设。今年一季度,沈阳新开工超亿元的重大项目达到317个,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90个。随着重点项目、企业的新建或开工,人才资源供求的矛盾也日趋突出,这对沈阳的人才工作来说,将是一个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我们必须跟进重点项目、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进程,对人才资源需求,提前了解、优先开发,超前储备,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经济结构调整;还包括现代或新型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同时,沈阳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不仅外商投资项目或企业越来越多,而本市实力强大的企业国外投资、并购的劲头也日趋强劲。沈阳正在经历从生产、经营、商品的对外开发,到商品的国际化,再从商品国际化到产业国际化的新阶段。沈阳的人才队伍的结构,不仅面临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的调整,还要面临适应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需要的调整,更要面临适应产业国际化需要的调整。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

  人才资源优先积累 现在,沈阳的一些区(县)或部门,仍然存在重物资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等问题,这与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尤其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的推进要求相差甚远,更与实现人才强市的目标任务极不适应。不解决人才优先积累问题,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进程。“十二五”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人才优先积累上取得重大突破,确立人才优先投资原则,加大人才资本投资力度,提高人才资本投资效能,迅速增加人才资本积累,比如紧缺或急需人才开发培养和招聘引进的投入;人才激励与保障的投入;人才科研工作与生活条件的投入;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人才工程项目投入;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的投入等,尽快把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调整到人才优先积累路径上来。

  人才机制优先创新 尽管改革开放已走过30余年,但影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之间的流动渠道还未畅通;“官本位”仍占主导地位;人才的开发培养、发现评价、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监督约束等机制,均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为此,必须做到人才机制优先创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解放生产力、解放人才”新的指导方针,就是要求把“人才”从传统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做到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使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成为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人才工程优先配套 人才工程,是开发培养、招揽聚集高端人才或紧缺急需人才的载体,是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加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在总结改革开放30余年,尤其是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经验基础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推出“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我们在结合实际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配套,给这些“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取得最佳效果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学习、生活等条件。

  人才环境优先改善 欲造“人才强市”,需先优化或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从先进国家及我国的先进地区看,对人才的吸引、聚集,单靠政策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对人才的吸引、聚集,主要看有否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否创业及科研、工作的良好条件,有否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与载体。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和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应在人才全面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上下功夫,采取“大手笔、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比如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就应先有研发经费、研发设备、研发场所及研发配套人员等;又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就应先有发挥作用的平台及相应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还如稳定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就应先有能够使其稳定的政策措施,即高待遇、高福利、高补贴等;再如人才优先,即人才的地位、工资、医疗、住房、用车等待遇就应优先。

  由此可见,营造人才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做到人才环境优先改善或优化,对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来说更为重要。

  (作者分别为省人才中心主任、研究员;省人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