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推手”很强大

——四谈转方式先要转观念
2010年05月07日 07:58   来源:大众日报   王学文
    把转方式调结构与社会建设放在一起谈,似有生拉硬扯之嫌。因为以纯经济的眼光看,社会建设是个花钱不赚钱的“买卖”,甚至会抢分资金投入,对转方式调结构并无裨益。

    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社会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推手”。首先,社会领域改革能够直接推动“转调”。例如对于分配制度改革,很多人的认识只是限于怎样分好蛋糕、实现社会公平,把它仅仅看成是一个社会问题,实际上,分配改革还是一个深层面上的经济问题,它能够直接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当前我国国民收入,更多地向政府和企业集中,偏离社会和劳动者,致使消费长期不振,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给宏观经济带来了重重困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将直接加重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分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引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建设内容广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环节对转方式调结构发挥直接推动作用。

    社会结构优化对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基础支撑作用。社会结构说到底是阶层结构、人力结构,活儿是人干的,经济发展是由人来推动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经济结构调高调优,社会结构需要相应地走高升优,要有一个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现代商务等高素质阶层的崛起,否则经济结构将会因为失去支撑而难以提升。当前我省已处于工业化中期,与这个阶段的经济结构相对应的,应该是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人力结构,也就是要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素质的阶层,他们占社会绝大多数。反观我省社会结构,基本上还是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结构,是一种底端大的洋葱型社会结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的劳动力占大多数。这是当前我省中低端企业大量存在、欲转不能的结构性根源。为此,只有大力发展教科文事业,提升社会结构。

    社会建设还从长远支持转方式。转方式“难”,恐怕既有思想层面“难接受”,也有实践层面“难操作”,如果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风尚,则会从两个层面破解这个难题。风尚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潮流和氛围力量。在“绿色风尚”面前,生产者要么被风尚所化,自觉自愿转;要么被风尚所迫,不得不转。尤其是,在“绿色消费”风尚下,消费者会自觉抵制“黑色商品”,这种以脚来投票的市场法则,倒逼厂家主动转调,自觉远离“黑色生产”。营造“绿色风尚”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塑造人”和“引导人”,本就是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它通过发挥教育科学文化等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绿色风尚”,一要培育绿色文化,二要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绿色舆论氛围,这是一项从长计议却又很管用的工程。

    转方式调结构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多年来我们对转方式着力甚大,收效却不甚理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从经济社会的协调运作上施力。只要我们扭转视角,在社会建设上狠下功夫,必能收获转方式调结构的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