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呼声高涨 学者提议发红包回馈国民

2011年09月21日 15:34   来源:南方日报   黄颖川 实习生 许俊峰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通胀施压民生,舆论聚焦中国税负痛苦指数

 

    财政部日前公布前8月收入统计。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财政收入将再创新高。这一数据的公布,立刻吸引了陷于通胀痛苦中的公众的视线,“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因此甚嚣尘上,吸引大把目光。

    近年来,特别是受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胀影响,民众实际收入减少,也因此越发感觉税负沉重。有专家因此提出,通胀压力之下,政府应就税项调整问题,包括减税、重整税项架构,还富于民以减轻民众的负担。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该以发放国民红利的形式代替减税,以期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财政收入预计突破10万亿引发争议

    财政部年初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从目前财政收入状况来看,财政收入增速已经远远超出8%。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的财政收入总额达到全年目标的83%。依照推算,今年财政收入势将突破10万亿。分析认为,从今年前8个月的财政收入形势看,1-2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6%,3、4月份虽然财政收入有所回落,仍然维持在26.7%、27.2%的高位,5月份则重新回到34%的增幅。

    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专家指出,我国财政收入确实增长过快,减税的呼声也渐行渐高。

    虽然财政部分析指出,当月财政收入增幅较高,除了经济增长和价格上涨因素外,主要是由于5月份为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集中入库,因上年企业效益较好,相应带动今年5月份汇算清缴的上年企业所得税入库增加,但是即便扣除这一因素,当月财政收入增长仍然达到25%左右。

    据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测算,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3080.32亿元,加上今年前8个月比去年同期增加的17533.97亿元,即使后4个月财政收入同比零增长,全年财政收入也将超过10万亿元。

    政府收入迅速增加,个人收入在通胀压力下频现“缩水”,“国富民穷”现象凸显。与此相应的是,网友翻出2009年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榜单,称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人民日报》前日也因此澄清事实,并称该数据不科学。但昨日《福布斯》总编回应称,“税负痛苦指数”包含了纳税人对纳税负担的实际感受。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优质的、让纳税人满意的公共服务,这当然让国民欢迎,但实际上,中国实际税率虽然低于名义税率,但纳税人能够感受到的公共服务是欠缺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国富民穷”福利欠缺,学者建议发红包

    面对高增长的财政收入,和因此引发的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争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结构性减税。他指出,要进行结构性减税,对于微、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还要给予税收优惠要尽量减税;但同时也要有结构性增税,最典型的一个是资源税;此外,特定税种也要有增有减。

    但除了减税,有专家进一步指出,适当增加国民福利更为重要。有专家指出,中国的个税是以欧美国家为参考的,但遗憾的是,中国的个税没有引入欧美国家的福利返还制度,即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等各种福利远没有到位。

    此前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该指数自2010年6月的3%一路攀升至2011年6月的6.4%,高通胀已持续一年之久,为近30年所少见。其中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民众在一般生活消费上负担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国内中小企业受输入性通胀压力、银根紧缩的影响,资金出现短缺相当普遍,员工工资提升普遍无力。这无疑加剧了民众的收入压力。

    金融评论员孙瑞灼表示,可效仿新加坡等根据税务情况还富于民,向国民回赠“红包”。在国内如香港、澳门、东莞等地也以各样方式回馈公民,包括派现金等。

    刘桓也表示,目前国家的财政支出是否多用于改善民生,需要建立有效机制,公开透明,能够让纳税人监督。刘桓举例说:“北欧的税负比我们重,但公众抱怨却少,主要是因为财政收入多用于民生。”

    ■评论

    发红利比减税对中国更实用

    今天的新闻是财政收入将破10万亿,有人立刻就提出要减税。我认为:税收是一种宏观制度,不宜临时调整,经济景气期间内多收点税没什么不好,可以用以平衡不景气的区间。但是目前财政这么多钱怎么办呢?我建议按人头发国民红利。减税最大的受益者是国企和富人,统一红利受益者是穷人。

    中国目前的问题是贫富悬殊,不仅仅是人和人直接的贫富悬殊,企业也是如此。既然有这么多钱供以支配,那么用以平衡悬殊当为最紧要支出。每个公民发个1000元钱,对富人压根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对很多穷人,对中西部很多穷人来说,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发国民福利还有个作用,就是在促进内需消费上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外向拉动型经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内需急需打开,这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单一的国家大项目投资,富裕的是企业和个别已经富有的人,中国目前需要的是让穷人消费起来和富起来。发国民红利尤其有这一效果。

    另一个方面,减税,国企和交税的富人能感受到国家的“温暖”,但它们又不缺。发国民红利,有利于凝结社会,让普通老百姓和穷人感受到国家的温暖。这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很多人看得到西方国家的低税收高福利,因此建议要减税,减税是有“制度粘性”的,减税容易,加税比较难。更重要的是西方的低税收高福利造就的赤字国家的模式目前看来已经走入了困境。中国不能盲目地学习国外,盲目地减税,如果能用发红利解决这一问题,最好不要减税。

    摘自新浪微博:张波_裸奔在广州

    ■专家视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

    税收用之于民部分少

    林江昨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发达国家中有高税国家,比如瑞典,税收占GDP的51%;也有低税国家,比如美国,税收占GDP的27%。但无论是高税还是低税,税收的主要用途都是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这些功能一般占税收总额的70%-80%。

    林江说,发达国家名义税率高,实际税率低,因为公民纳税后享受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水平很高,相当于交的税得到了返还。

    林江说,中国提供的福利不足,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情况时有出现,缺乏生活保障,所以,名义税负低,但是实际税负很高。

    瑞典、丹麦和法国等国家的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一般公共服务是花钱最多的4项,共占去全部支出的近80%。尤其是社会保障,在这3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中都占到42%以上的比例;而教育、医疗支出,合计起来也都占到总支出的25%以上。这意味着民众的社会福利保障非常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这些高税率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税收只占GDP的20%,但人们的感受却明显不同。

    林江说,中国的9亿农民,医疗保障覆盖仍没有全部到位。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但收费也越来越高。教育方面,考上大学却因缴不起学费而无缘读书的新闻报道偶有出现。失业者得到失业救济的严重不足。中国民众享受的公共福利较少,税收用之于民部分过少。

    林江说,按照十二五规划税制改革要求,进一步简化税制,特别是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进行减税原则的改革,进而完善以房产税为主的直接税税收制度,对于纳税人搞明白自己交了多少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税收发挥调控经济、调节二次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