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做人在心态,这一点也表现在经商办企业上。下海二十多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重视心态问题。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初创阶段还是发展阶段,也无论战略决策还是内部管理,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好的心态常常让人错失良机,而好的心态则总能使人得心应手或峰回路转。
吃亏是以退为进
在经商办企业上,什么样的心态算好心态呢?首先应该是能吃亏。无论办什么企业,都是想赚钱的,而且还希望大赚快赚,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想赚钱而不愿意吃亏,心态就容易出问题。这样,与别人合作就很难愉快,更难持久。相反,如果把心态调整好,宁肯自己吃点亏,也要让利于人,相互间的合作就会别开洞天。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公司主营工程装修,在广州一连承接了几家星级酒店的装修业务,开始有些名气。1992年,广州一家全国出名的标志性五星级酒店要进行装修改造,经仔细分析和测算,我公司向甲方呈递了5000万元的工程报价,但甲方要求工程总造价不得超过4000万元,差距相当大。我立即组织公司相关人员重新审阅工程图纸、分析工程预算,结果大家都认为,如按甲方的工程造价,不但没有利润,还要亏损400余万。这是明显的赔本买卖,接还是不接?在认真思索之后,我最终还是下决心接,亏损也要干,是因为这家五星级酒店发展潜力大、社会影响大。同时,这一装修工程的质量、工艺、工期要求都非常高,是锻炼队伍、提升公司业务档次的极好机会。这一仗如打胜,还愁接不到更多的工程?随后,我们即着力加强施工管理,一丝不苟地按甲方要求选材、用料和施工,自觉服从甲方的工程管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全部工程。虽然亏损了400多万元,但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誉和信任,而且社会也认可了我公司的实力和信誉。后来,这家酒店的其他所有工程都由我公司承揽。
良好的口碑更是对我公司最有力的宣传,不少上规模企业都纷纷邀请我们参与工程投标和经营合作。古人云:“吃亏是福。”这次经历让我领会了其中的奥妙,懂得了成功企业的标志不仅在于财富多少,还在于能承受多少。
耐烦是春风化雨
在企业发展的快与慢、做大还是做实等问题上,也要有良好的心态。我公司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不算快,也不算太慢,至少没有大的折腾。企业能够快速做大,当然很好,但这种“快”与“大”要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与其想“快”想“大”,还不如在做“实”上下工夫。2002年,经浙江省工商联推动,我公司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以及台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决定在台州投资建设一个类似博鳌论坛的中国民营经济(台州)论坛。当时设想2至3年建成,但2003年国家搞宏观调控,征地受挫,先期投入的大量资金打了水漂,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尽管心疼,但我没有气馁,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耐心等待,因为我坚信这是一件对当地也对全国民营经济极为有利的大好事,总会得到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果然,到2005年,新任市委领导主动关心该论坛的建设,让我重新加快启动。但是,按新的政策要求,征地已改为“招拍挂”,要得到这块土地,需多支出近3亿元。有人说我亏大了,但我却认为,这样反而心里更踏实,而且产权明晰,也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从2002年到现在,历经8年之久,速度尽管慢了些,但少了后遗症,也少了一些节外生枝的差错,项目做得更扎实、更稳妥了。这说明内心踏实,就会不厌其烦,使行进的步子迈得更靠谱。
对员工不能居高临下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也要有好的心态,要学会以平等时时修正偏差,以平和处处给人余地。企业管理必须严格,但严格管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制度基础上,其中就包括维护员工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无论高级员工还是普通员工,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有大小、贡献有多少,但都在为企业出力干活,因此,管理者包括“老板”本人在内都不能用“是我养活了你”这种心态来对待任何一位员工。一旦有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就不可能做到平等待人,企业就很难有凝聚力,员工也很难建立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老板与员工是市场经济中的合作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而并非谁养活谁。我公司二十多年中经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员工进进出出,但无论是谁,我坚持让进来的人干得舒心,让出去的人走得顺心。有的人确实感到不适应,主动离开公司,我都以礼相待,双方不留遗憾,不落怨言。
当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举措。而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也必须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好心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促进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好心态也可看作是一种生产力。
(作者为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泊盛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