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多种经济手段共用 抑制抢购风潮

2009年01月04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衿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据《中国物价年鉴》记载,1988年是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

    相信很多人在若干年后的春晚上听到姜昆的相声《着急》时,仍能对1988年居民抢购商品的情景记忆犹新,一声“听说副食品要涨价啦!”曾勾起了无数人了然释怀的微笑。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所有商品均实行政府统一定价,并用发放票证的方式解决商品短缺的问题。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允许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企业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按国家规定价格统一调拨,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价格根据市场所决定的双轨制。

    无疑,价格双轨制有力地促进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搞活了市场,繁荣了社会经济。不过,在当时物资匮乏的社会条件下,这种制度也催生了“倒爷”群体的出现。一些掌握资源的人,通过“走后门”、“批条子”,按照“官价”拿到商品,再按高出其两三倍甚至更多的市场价出售,赚取差价。

    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价格机制,政府决定实行“价格闯关”,全面取消价格管制。

    “闯关行动”从上海开始。1988年3月,上海调整280种商品的零售价,这些商品大都属于小商品或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在20%到30%之间。

    1988年4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通知》。根据《通知》,列入补贴范围的品种限于肉、大路菜、鲜蛋和白糖四种;大中城市职工的补贴,原则上是把暗补改为了明补。

    对于物价改革的风险及必要性,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有着深刻的认识。5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一个外国代表团时谈到了价格改革的意义。他指出:“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中国不是有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公的故事吗?我们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斩更多的‘将’”。“过一关很不容易,要担很大风险。”“但是物价改革非搞不可,要迎着风险、迎着困难上。”

    随着一些商品价格放开的是物价指数迅速攀高,到了1988年7月份,物价指数到达了19.3%,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记录。“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这是当时报纸的记载。到了8月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约增加13%。

    9月12日,邓小平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的汇报时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赞成边改革、边治理环境整顿秩序。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他说:我们要定一个方针,就是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深化改革。不仅是价格一个方面的改革,而且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改革。

    9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压缩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为价格、工资改革创造条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必要的后劲,国务院决定开展一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清理工作。通过全面清理在建项目,做到大幅度压缩投资规模,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这次清理对象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9月26日至30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主要措施是:第一,压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重点企业采取倾斜政策。对涉外项目采取保护政策,合理调整投资结构。第二,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特别要坚决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第三,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金融,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开辟多种渠道吸收社会游资,引导购买力分流。第四,克服经济过热现象,降低工业增长速度。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在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与以往的宏观调控有所区别,本次宏观调控不再一味依赖行政命令手段。而是提出了:治理整顿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纪律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五管齐下,进行宏观调控。

    10月24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物价管理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决定》。《决定》指出:目前市场价格尚未完全稳住,一些商品的价格涨势未减。国务院要求进一步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加强物价管理,整顿市场秩序,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确保1989年的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1988年。为此,国务院作出了“坚决稳定群众生活基本必需品的价格”等九条规定。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控政策,使物价涨幅得到明显抑制,到1990年,涨幅回落到3.1%。不过,本次宏观调控也不可避免地牺牲了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从1988年的11.3%下跌到了1990年的3.8%。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从计划经济经由商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1988年对物价的调控,在商品经济期间起到了扭转不利局面的重要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不再单一,明显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这也为此后多次宏观调控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利率的货币手段,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只是使用的手法比当年要更加娴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