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也适用于体育领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前所未有地获得了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名。我们今天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此前几次征战奥运经验的积累,而这其中,就包括1988年中国军团在汉城奥运会上的那次惨痛失败。
中国军团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绩极大地振奋了全体国人的信心,人们不禁对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寄予厚望。为了再展雄风,运动员们进行了积极的赛前备战。
汉城奥运会前,国内媒体也发表了大量评论,赞扬之声多于理智分析,而且温度一升再升,普遍认为中国运动员能在汉城奥运会上获得比上届更多的金牌。就是在这种颇为乐观的舆论环境下,中国体育代表团带着昔日夺得15枚奥运金牌的荣耀,同时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包袱,走向了汉城奥运会21个项目的赛场。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派出540人,参加了除曲棍球、马术以外的21个大项比赛,共获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12枚,在金牌榜上的名次从上届的第4位下降到第11位。
中国运动员的成绩大大低于国人预期,一时间,各方指责纷至沓来。特别是“体操王子”李宁在参加鞍马比赛时,翻腾后没有站稳而摔倒,站起来微笑面对观众,只因为他没有表现出失去金牌的沮丧之情,人们便纷纷指责其“不知羞耻”,可见当时人们对金牌看得有多么重。
中国代表团在这次奥运会获得5枚金牌,其实正是当时真实实力的写照。首先,这届奥运会,前苏联、前东德等体育强国悉数前来参加,我国并无绝对优势项目。其次,参赛运动员普遍存在轻敌思想,对比赛困难准备不足,在一些预计稳拿的金牌落空之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心理也受到不利影响。另外,过于乐观的社会舆论也给运动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与竞技体育打交道时间还不长的中国人,第一反应普遍是难以接受,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竞技体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规律。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获胜。中国体育界也做了深刻的反省,“奥运争光计划”和全运会战略随即被推出。
“奥运争光计划”是一份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国竞技体育成绩的行动性纲要。其制定和实施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规模、重点、质量及措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系统管理与控制,使其高效、快速、健康发展,夺取更大成绩,赢得更大荣誉。而全运会战略则旨在促使各省市大力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发掘体育人才,国内练兵,一致对外。
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有了1988年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兵败汉城,才使国人对奥运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此,“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才真正走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