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依法治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2009年01月23日 18: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郁郁乎文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全国人民一片欢腾的气氛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主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将依法治国提高到了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的高度。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的目标,终于郑重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最高级别会议的最高级别报告中,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目标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极具历史指标意义。

    是否能做到依法治国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之一。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而宪法和法律,则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依法治国的益处,在于使国家管理有章可循,在于将政治权力的行使由充满不确定性转变成确定,杜绝了非正常因素导致国家政局紊乱的可能性。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国家始终运行在正常轨道,才能使全体人民的意志真正在国家权力机关得到体现和贯彻。

    依法治国,同样也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左的错误思潮盛行的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沉重挫折。这种挫折,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国家政治权力的正常运行遭到冲击,而政治上的冲击,又大大恶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国家政治权力的正常运行何以会受到冲击?究其原因,法制建设的缺乏是重要的一条。

    过去年代的惨痛教训,全党、全国人民新。挫折并不可怕,成长往往必须要出代价;可怕的是,挫折之后不知道反省和吸取教训。而法治国目标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错误的反省,对教训的反思。

    依法治国的意义,还在于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局面,而依法治理国家,恰恰能够保证这一点。即便仅仅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角度来看,依法治国同样意义重大,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正是一种法制经济,自然不能离开健全的法制环境。

    依法治国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念的日益成熟和日益现代化,这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结果;而政治建设理念的日益成熟和日益现代化,反过来又将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