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91年2月7日至1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企业工作会议,研究增强企业活力的政策、措施,部署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以促使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决定1991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指出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使企业逐步走上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消耗低的效益型发展轨道。为加强对这一活动的组织领导,国务院还成立了以邹家华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这份通知来得及时,意义重大。
从某种角度来说,经济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最优化的配置呢?
首先,可以从生产产品的角度加以考量。
考量之一,是看该产品的种类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倘若不符合,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这些资源本可以用来生产其他更有用产品。
考量之二,是看该产品的质量是否过硬。倘若质量不能达到优良,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这些资源本来可以用来生产更好的产品。
考量之三,是看生产过程中是否消除了一切浪费的可能。倘若能够做到这点,那就是达到了效益的最优,是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反之则不然。
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追求质量、品种、效益的过程,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
因为,企业竞争力最终落脚点在其产品上。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消费者享有充分的消费自由,倘若产品的品种、质量不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则销售过程必定难以完成,企业的竞争力也自然无从谈起。而追求效益,则能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把成本降到最低,这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追求质量、品种、效益,也是对消费者利益的尊重。唯其如此,消费者才能享受到最优化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追求质量、品种、效益,优化有限资源的配置,意义重大;对于刚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市场经验尚嫌稚嫩的中国企业来说,追求质量、品种、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应付国际化的竞争,意义重大;对于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尊重消费者的利益,追求质量、品种、效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意义重大。
即便是今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经济话题,所以,重温这份文件,依然有相当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