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新世纪“登陆”中国与中国的“登陆”

2009年02月06日 2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肖黎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在中国,你可能不知道王治郅是谁,但你一定知道NBA;也许你不知道NBA是什么,但你一定知道姚明;如果你连姚明也不知道,那你一定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走在中国代表团最前面高举国旗的大个子。绕口令般地捣腾,是想告诉你,在2001年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是不能忘记的,今天眼中的骄傲与辉煌都来源于当年以及更早时间的积累——一切都发轫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受改革开放政策所赐,2001年,大事、喜事不断,中国与世界在那一年前所未有地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前所未有地交融着。相互“登陆”,是概论那一年中国与世界最准确的词汇了。

    新世纪里,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并不是一个难题,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让一切水到渠成。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诞生,这是“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成功和周边局势的稳定,也全面拉动了中亚国家与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合作。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北京赢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当奥林匹克的橄榄枝降落在中国时,中国骄傲地宣布是改革开放带来了这个幸运。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上各国首脑的一身唐装华贵大气、舒适自在,仿佛一下子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情怀,唐装在那一年成了世界性的流行服装;11月10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30天后,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所有这一切,中国一次次地以成功的姿态出现在全世界面前,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更加接受了中国。

    丝毫不用怀疑,上述事件在历史教科书上都将留下一笔。然而,走向世界并非只在官方的语汇中才能寻求得到。这一年,一个中国球员首次“登陆”美国的“全美职业篮球联赛(NBA)”,他也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4月5日,NBA赛事中,达拉斯小牛队对亚特兰大鹰队,一个叫王治郅的中国人代表小牛队上场8分钟,得到6分、3个篮板——成为首位参加NBA常规赛的中国人。王治郅,是中国以个人身份进入世界最发达商业体育体系中的第一人。

    事实上,王治郅也是进入NBA的亚洲第一人。

    成为中国第一个参加NBA赛事的球员后,王治郅是谁本身已经不重要了。今天,无论讨论他的个人技术还是他的个人遭遇,与他在2001年登陆NBA所创造的历史意义相比都显得那么无足轻重。“王治郅”这三个字本身就足以存留在中国民间的改革开放史中了。

    NBA作为美国职业篮球赛事,已经不是简单的体育概念了,它是一种商业,也是一种思想和哲学,成为NBA球员几乎是世界范围内所有篮球运动员共同的梦想。中国人“登陆”NBA的意义也绝非是一个国家的运动员转会到另一个国家那么简单。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不可能有王治郅,也更不可能有球员进入NBA的赛场去打球。

    有了王治郅,才有了其后人们耳熟能详的姚明、易建联,才有了更多中国人不断走出去的身影。小小的NBA赛场上,中国人的存在实际上是告诉了世界:新世纪,中国不再仅仅是欢迎世界到中国来,中国也开始走向了世界;改革开放不再仅仅是“引进来”的历史,同时也在创造着“走出去”的历史。

(责任编辑:关志云)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