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世界给予中国的发展机遇

2009年01月04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肖黎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著名的论断始于1988年。

    “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邓小平在1988年的看法是务实的,同时也是清醒的。

    “闭关锁国”是大多数人在描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状态时最常用的一个评语。对内改革、外开放,“开放”事实上就重新调整中国在面对世界时的态度,不是拒绝,而是选择性的接受。因此,开放不是限定于发展国际间的交往,更要吸收国际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1988年,世界形势的变化给予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历史机遇,奠定了此后中国持续近二十年的经济高增长。不可否认,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其实是一个内因大于外因的事实,但同时也不能否认,是世界格局的变幻——当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流声音时为中国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发展是离不开世界的和平环境。综观二十世纪的世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国虽然只是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仍然错过了最好的经济发展机遇;二战结束后,几次的局部战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东风”与“西风”交互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冷战格局,东西方“两极世界”正在悄然发生着转折性的变化。中国执政党敏锐地感觉到了全世界正在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的趋势——“有可能出现一个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有可能争取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

    很显然,对世界格局的深刻洞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调整。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在处理国与国、国与地区等双边关系或多边关系中,确立、强化了国际经济、科技合作在对外工作中应首要发展的思路。

    1988年既是东西方冷战格局崩塌的前夜,也是形成多极化世界的黎明。经过实施了10年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已经与1978年之前的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了。随着中国在世界话语权的增大,以及中国领导层对世界格局的准确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问题将是影响今后国际形势进程的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的著名论断。

    如果说,是世界给予了中国改革开放难得的机遇,那么中国因改革开放而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与“多极化世界的建立”两大著名论断,则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其一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其二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家,无论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都不可能离开中国的参与。中国不再闭关锁国,不再以冷战思维考量世界,能够以和平、发展的眼光面对世界,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最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已经成为现代世界中指导处理国际关系的有效准则。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