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香江水暖 归途如虹

2008年11月27日 09: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肖黎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评论——1979:香江水暖 归途如虹

    三月阳春,万物复苏。

    毋庸置疑,1979年的春天在当时中国人的心中是提前到来的。

    经过了1978年一次涉及全民族的思想讨论并取得统一后,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决定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并没有放弃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进入1979年,中国即释放出具有象征意义的信号。就在1月1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国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被后人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的邓小平也在同日下午发表《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上具体日程》的讲话,“祖国统一”四个字事实上已经成为当年的热词。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统一愿望的实现之路并不平坦。1979年,邓小平以副总理的身份访问美国,在华盛顿,邓小平又一次向世界表示:“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内政。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当然就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提法。这个伟大的构想距离现实究竟有多远?是否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1979年,是没有人能够做出非常肯定的回答的。

    的确,没有人能够走在历史的前头。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钦佩当时中国领导集体的勇气和胆识时,更钦佩他们的智慧。

    同台湾问题一样,香港的回归也是当时祖国统一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用解决台湾的思路去解决香港问题,历史给予了1979年的中国人一个难得的检验构想的机遇。3月29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明确提出,1997年收回香港后,香港还可以搞资本主义。

    这次谈话后,中国政府把解决香港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从此,香港回归中国的旅程也就此展开了。

    在多数人的眼中,1979年的香港就是离中国人最近的“资本主义”的代名词。甚至在当时,还有很多内地人并不知道,有一个属于中国的叫做“香港”的地方,更不知道香港距离中国是那么的“遥远”。

    位于今天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的中英街,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这条线见证了在1979年时香港和大陆并非只是一线之隔的区别。当邓小平提出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时,中英街分界线两边的居民同样感受到了三月春风的暖意。

     1979年,中国的一切仿佛都在希望中迸发,自信与拼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和着经济建设的主旋律,完成祖国统一的胆量和气魄也成为那一代人值得标榜的丰功伟绩。

    神州复苏,香江水暖;东方明珠,归途如虹。

 

    相关评论:1978:在字里行间中感受春风拂面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