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评论文集 > 本网评论员 > 肖黎 > 正文
中经搜索

1978:在字里行间中感受春风拂面

2008年11月24日 16: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肖黎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评论——1978:在字里行间中感受春风拂面

     3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应该感谢历史给予了我们这样的机遇——能够站在2008年回望过去。30年,如果是一个人的成长时间,那将是从呱呱坠地生长到而立之年,但当我们谈及过往时,回眸于1978年,却不过是头脑间的一瞬,于是,或听说过、或经历过的往昔叠换成当下中国。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三十年的时间了。1978年,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划定的一个历史节点。就如同所谓的“世纪”,不过是个百年时间的概念,虽然每一个新的世纪其实就是一个新百年的开始,就是一个方便计数的节点而已,却又总被赋予那么多新的期望。

     1978年,是一个有着太多期望的年份,压抑了许久的民众思想和停滞不前的国家经济都渴望有着翻天覆地的变革。1978年能够被史学家记录或者被坊间认同为标志性的时间点,与是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作为两个时代的分水岭,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当日的中国寻求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迎来了一个伟大民族、一个伟大国家的春天。

    那个春天的到来其实并不突然。无论是否曾经生活在1978年,只要你将视线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发现当历史进入了1978年后,人们总能够在报纸的新闻里,在字里行间中感受春风拂面。

     1978年年初,《人民日报》报道了安徽省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经验。虽然只是在“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正当的家庭副业”方面对当时的农民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同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的事情相比,两者的影响效果看似天壤之别,但前者却是当时中国农村一系列改革的先兆。

     1978年,被当下的人们成为“改革元年”。处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思想里并没有可能产生这样的词汇,他们并不清楚未来中国能够变成什么样子,更无法预测三十年后中国的变化,当时在他们心里能够做的就是将长期积蓄已经到达“临界值”的思想力量转化为“思想的变革”,这个过程中,媒体天然地承担了历史赋予的“催化”的职责。

    解放思想,为中国迎接“改革开放时代”到来做好思想的准备,历史必然地选择了当时的媒体作为新思潮展示的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光明日报》在1978年5月11日的刊登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今天,用任何一个褒扬的词汇评价这篇文章的历史价值都不过分。能够体会当时文章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力有多大,看看当时媒体的反应速度就足以说明一切了——是日,文章甫一问世,就被新华社在当天转发了,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也同时转载。

    由媒体引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究竟为1978年后的中国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有人说,中国人在阅读报纸的过程中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毋宁说是给了中国人投身一个伟大时代的理由。

    1978年,国务院召开务虚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研究加快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速度问题。会议提出要组织国民经济的新的跃进,要以比原来设想更快的速度实现四个现代化,强调要放手利用国外资金,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通过当时的报纸,人们的视野逐渐从政治转换到了经济。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改革与开放就成为媒体与时代的主题词了。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