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引领人口统计走向现代化

2008年12月08日 13: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吴吴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以最基本的人口信息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划的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53和1964年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普查。但在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之后不久,正常的户口登记、管理工作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人口统计工作一度中断。1982年距第二次人口普查已经过去了18年,我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2年2月28日发出《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并确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普查项目最多的一次人口普查,也是我国第一次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一次现代化人口普查。第三次人口普查翻开了中国人口统计史上新的一页,是我国人口普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新开端。

    人口普查,是查清我国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使我国的领导者了解国民的概况和需求,是国家科学决策的基础。为了能够准确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以及构成情况,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制定人口政策,定期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人口普查,我们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户籍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不在业人口的状况等,这就为制定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除此之外,人口普查也是一次面向全民的人口管理制度教育,能够培养出一批户口登记和人口统计专业人员,进一步加强了户口管理和经常性人口统计工作,使中国人口统计工作得到了发展。通过人口普查,还可以进一步整顿和健全城乡户口管理制度。

    1982年的这次人口普查不仅在我国人口普查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口学家、统计专家等各界人士几百人在普查期间到我国考察交流,并撰文评价中国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取得的组织实施、数据处理等方面经验对于中国以及世界人口普查工作的意义。

    可以说,这次人口普查,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世界人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普查的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处理时效性的办法等,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并被联合国秘书处制订的《人口与住房普查的原则和建议》所采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调查统计体系也逐步完善。从第一次人口普查只是简单地统计姓名、性别、年龄等6项内容,发展到第三次人口普查填报19个项目并采取计算机处理数据;时至今日,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定期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构成的人口调查统计体系。可以说,我国的第三次人口普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奠定了基础,也是我国完善人口调查统计体系的重要一步。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