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评论文集 > 本网评论员 > 冯兴 > 正文
中经搜索

1991:民工潮叩响城市大门

2009年01月09日 18: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冯兴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笔录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民工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但对于“民工潮”从何时开始,坊间却有很多种说法。不过在1991年,电视连续剧《外来妹》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我不想说》开始将“民工”、“民工潮”的概念正式带进了人们的视野。

    电视剧《外来妹》在当时就像一个窗口,它将外来工——这个在城市中候鸟一般的群体的生活方方面面展现在大家面前,而这反映的正是一种社会的新现象——民工潮。

    这一年,成千上万的民工开始涌向城市,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民工潮。陕西、安徽、山西、河南、湖南、四川、黑龙江、吉林、新疆……无数的中国农民开始拔脚离开“希望的田野”,他们从西向东由北往南,潮水般涌向城市、车站、码头:郑州火车站,人满为患;南京汽车站,不堪重负;偌大的广州火车站广场,俨然成为了“农民的海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农民开始有组织地流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明显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广东成了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淘金”的天堂。当时的深圳、广州等地,往往一个月内就能暴增几十万提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

    到1991年止,中国2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日均流动人口总量达1000万,其中,上海183万,北京130万,广州110万……综合上海、北京、沈阳、成都、西安等城市资料,外来雇工比例如下——建筑业雇帮工占流动人口25%-30%,一般居住两年以上;从事服务、修理业的占流动人口10%-15%,一般居住几月,长则数年。

    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离土又离乡,形成民工潮,这形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的一个新现象。它让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人这种生产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自由流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此提速。

    农民进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一是大量农民工进城为城市的第一次起飞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这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二是大量农民进城缓解了农村土地紧张的状况,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引流口”,维持了中国农村的稳定。三是民工潮的形成首次打破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格局的壁垒,这是对中国农村发展的一种体制创新。

    民工跨省流动,总的看是一个历史进步,这种劳动力的自发调节和平衡,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步伐,也极大地支援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

    当然,由于文化的碰撞、生存方式的激变,民工在给城镇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带去了纷乱和冲突,给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终究都是能够改善和解决的,它并不能否定民工潮的积极意义。

    虽然目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农民工开始出现返乡潮,但总体来看,危机只是暂时的,民工潮仍然方兴未艾,只要通过各种渠道的疏导和管理,民工流动趋向有序,呈现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大好形势,社会应该为这些勇敢的农民喝彩。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