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建小康社会,走康庄大道

2008年11月27日 16: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重阳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评论——1979:建小康社会,走康庄大道

    专题: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述评之1978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的概念。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即到本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让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而繁荣富强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百姓生活状况的改变。提出“小康”的概念,就是为具体提高中国普通百姓生活质量提出了具体目标。有了具体目标的提出,才会有根据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步骤。可以说,“小康”概念的提出,是为改革开放制定了一个具体的工作指标。

    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康社会,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其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一个体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去解读。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上必经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在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概念的同时,中央还具体提出了建设“小康”的“三步走”战略,为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设定了具体步骤。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日后的发展提出具体目标,划定具体步骤,是具有前瞻性的。要实现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基层民众的生活问题,满足百姓的温饱要求,在温饱满足之后才可能有更高的追求,才能发展生产力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目标,代表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1979年,“小康”概念被提出,日后的发展证明这个构想是成功的,是符合实际的,是高瞻远瞩的。“三步走”战略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细化,不断完善,逐一实现。现在,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中国也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走上了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

    相关评论:1978:建设四化,开创未来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