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还需从统一民愿入手

2010年11月05日 14:02   来源:光明网   

  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过去两年,有30多个城市发生居民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厂事件,“主烧”“反烧”两派针锋相对。在此背景下,中德(中国)环保有限公司宣称,找到了一个“模式”,可以大范围推广。这一垃圾焚烧“模式”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不是破解困局的有效途径?

  “垃圾围城”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顽疾”,困扰着现代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何尽快打破“垃圾围城”的藩篱,让垃圾在科学发展中“消化”掉,是一个事关公共利益的大问题。

  近两年来,各大城市频繁上演发生居民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厂事件,比如北京六里屯、上海江桥、广州番禺等地。其实作为民众,他们也很愿意看到尽快解决垃圾问题,反对之声主要源自一下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监管方面的漏洞,目前全国运营的80多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不止一次被曝超标排放。能否有效约束企业,是公众疑虑之一。尤其是垃圾焚烧会产生的二恶英一级致癌物这种有毒物质。其次,在很多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中,从选址、审批、征地,民众始终处于“被代表”的角色。民众没有表达权、知情权,民众的民意与声音没有上升到政府决策的内容。

  被视为垃圾焚烧处理“样板”的山西走在全国的前列,大同市环保局长赵晓宁介绍,现在已做到随时抽查企业,24小时在线监控有些指标。杜绝有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垃圾焚烧的招牌,实际搞的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小火电”。项目论证时广泛吸收百姓参与,公司投产后以高水平管理取信于民,以开放姿态接受监督。

  “垃圾围城”处理有技术方面的难题,但更多的是如何统一民愿的两者之间的博弈问题。越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越要听信于民、问计于民,获得公众的信任感。这不仅是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需要,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核心价值要求。遵民意、顺民情,让“民众”与“公益”实现真正统一,发展道路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游刃有余的画上个圆满的句号,这就是民意的力量。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