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斗士”方舟子被袭案告破。北京警方21日称,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传国因故意伤害罪在其参加学术交流时在上海浦东机场被警方抓获。(中国新闻网9月21日)
当方舟子被袭案水落石出的时候,人们的心头不是轻松,反而是阵阵揪心的痛。这已远非知识分子间的学术之争,也绝不是表面看来的文人相轻,而是变成了学术良心的扣问与职业道德缺失之间的较量。金钱地位面前,在“君子之争”落败的情况之下,华科大教授竟然沦落到为了报复不择手段、雇凶杀人的地步。10万元的赏金,暴露了肖传国铁了心要置方舟子于死地的决心。这不是一般的斯文扫地,而是已经构成了人身攻击和故意伤害的罪行。
究竟什么是人才呢?简单地说就是“德才兼备”,有人将其解读为既要具有高智商、又要具备高情商,既要注重科学素养、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出现过许许多多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大师和学者,像誉满海内外的“三钱”,国学泰斗季羡林等等,他们是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领军人物,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英”。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专家学者、我们的教授们却出事了:南京一教授组织“换妻”活动让国人齿冷,上海一专家嫖娼还栽在父母老鸨手里,加之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不得不让人对当下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们担心起来:这些被视为社会精英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群体,究竟还有没有道德底线?
就拿雇凶杀人的肖传国来讲,他集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的头衔于一身,不但在国内有着显赫的地位,即便是在美国也有着不俗的荣誉。就是这样一位长期享受国家津贴、又有着耀眼光环的社会精英,却认为被揭穿了“皇帝的新装”:方舟子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打假”,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没有方舟子,这个凶残的学术骗子就有可能跻身中科院院士之列,这无疑会让中国科学界蒙羞,也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和笑料。实施上,方舟子的活跃恰恰从反面印证了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道德评价”机制的失效。
痛定思痛,中国高级人才的道德缺失,反映了长期以来人才评价导向“德才兼备”原则未能坚持到底。众所周知,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目前中国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对我们国家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尚属于一个新课题,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一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绝不容忽视。表面看来,肖传国的堕落是其个人出了状况,可这至少说明我们在机制上对出现这种状况是无能为力的。希望有关部门通过观念的转变、机制的革新、环境的引导以及行为的示范,有效解决高级人才的“道德短板”问题,也好让方舟子这样的“打假斗士”不再活跃。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