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找钱的途径

——蓝色经济观察之四
2010年07月25日 06:28   来源:大众日报   王如林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发展蓝色产业,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需要新项目的不断上马,样样都离不了一个“钱”字。走访沿海各地,所到之处,从政府到企业,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期盼,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也不为过。

    沿海有一家从事海藻食品加工的民营企业,效益一直很好。去年以来,企业看到了蓝色经济区建设蕴藏的巨大机遇,希望引进几个高新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然而,美好的愿望却遭遇了资金“门槛”,由于几千万的资金难以落实,项目迟迟不能落地。

    找钱难,制约着企业崛起的步伐。可以感受到,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日益推进,众多企业借势做大做强的愿望和意识非常强烈。但是,如果企业长期“缺血”,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在引进项目、扩大规模、创新技术上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想干的事干不了,又谈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蓝色经济,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首先就要解决“钱”的问题,让企业发展不为资金而发愁。

    钱从哪里来?

    潍坊有家公司,是一个以海水养殖、海洋化工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公司规划了几个大的开发项目,项目虽然敲定,可是资金缺口太大。按照传统的贷款模式,公司由于缺少贷款抵押物,很难拿到钱。但是,随着潍坊市推出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这家公司用自己的海域使用权作抵押,向农村商业银行申请的4500万元贷款很快到位,资金难题迎刃而解。事实证明,在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下,企业找钱之路困难重重,只有通过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才能让企业容易找钱,从根本上破解资金难题。

    尽管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总体而言,我们的金融创新仍显不足。数据显示,2009年,我省金融业增加值为 1080亿元,占GDP总量的3.2%,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低 2.4、 1.5、5.2个百分点。金融资源总量不足,金融产品相对匮乏,导致企业能享受的金融服务不够丰富。曾经有一家船舶制造企业,与国外某公司签订了 4艘3500吨级多用途散装货船的建造合同。按照惯例,这家造船企业需要提供上亿欧元的涉外担保,但是,这项业务本地的金融机构根本无法提供。企业迫于无奈,只能在当地政府协调下,以高昂的成本,找到省外一家公司做了涉外保函。打破诸如此类的发展束缚,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金融创新相当复杂。其中,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是重中之重。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到蓝色经济区的未来。与很多大企业相比,他们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就要加快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范围,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村镇银行、股权交易平台等金融服务机构发展。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以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地方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积极探索。把这种探索持续下去,就一定能为企业发展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