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熹故里”之争止于智者和远见

2010年06月17日 09:12   来源:千龙网   刘克梅

  一个朱熹,四个故里,40多亿元的盘子,圣人气象真是威武、宏大。据报道,今年10月22日,是理学大师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近来,福建尤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和江西婺源市,纷纷以“朱熹故里”为名,各自倾注地区和省域之力,汇聚总量超过40亿元的资本项目,作圣人“寿礼”。

  何谓“故里”?“旧时的门巷故居。指故乡,老家”。江西婺源自称“朱熹故里”,说是有史料为依据,而福建的尤溪县、建阳市和武夷山市也不甘落后,自称“朱熹成长地”和“讲学地”,争来争去,无非是试图将朱熹当“文化道具”,分一杯“经济羹”。

  放在过去,我或许希望他们能有一个了断,分出是非曲直。可今天,我没有了这份心情——“朱熹故里”充其量就是一名人故居,在朱熹留传后世的思想、理论等文化遗产中,其分量毕竟是有限的,何况是在八百多年后的今天。而且,互不相让的争论,最终往往是多败俱伤。归根到底,朱熹故里是江西婺源也好,其他地方也罢,他更属于国人。作为后人,能从他的著作中得到心智提升、文化醒脑就很不错了,有多少必要在“故居”与否上耗费太多精力?

  前段时间有不少人为“韩国要以汉字申遗”担心,结果韩国大使表示,“韩国政府从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要申请汉字为韩国的文化遗产”,此外,还有韩国教授表态“李白为韩国人等报道不实”。弄了半天,人家根本没有这回事,都是我们臆想出来的。为何会有这种臆想?我觉得是源于一种文化自卑感。在日益迷乱的文化市场中,我们的诸多传统文化逐渐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状况也不够景气,所以才会对上述“文化流失”忧心忡忡,越发害怕别人抢自己的文化,缺乏厚实的文化自信力。

  以此观之,“朱熹故里”的争论不也有这种嫌疑吗?如果你自身经济发展、发达了,在文化发展方面独树一帜,打出的“历史牌”为市场所认同,你还在乎自己是不是“朱熹故里”吗?

  争论止于智者,争论止于远见。所以,我奉劝为名人故居而争论的各地官员们,与其为一个虚名而争得面红耳赤、劳民伤财,成为娱乐主角,真的不如静下心来,高瞻远瞩,韬光养晦、积蓄实力。就目下而言,一哄而上的“名人经济”已经凸显出了懈怠、迟暮和后继乏力的感觉,绝大多数群众已经产生了审视疲劳。投入到实实在在的创意经济中,用更多金钱和精力奠基发展基础、服务民生事业,必然更加顺应民心,也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就算是速度慢一点,也比华而不实的“名人经济”更值得期待、更有前景。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