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一大创举,是设立了“城市最佳实践区”,首次给予城市独立参展世博会的机会,展示了全世界76个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典型优秀案例。实践区设在浦西园区,占地15公顷左右,与浦东园区众多国家馆遥遥相对。在展示城市的未来上,如果说国家馆重在文化和理念的展示,那么,先进城市的种种实践,则集中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内。参观者要想知道未来城市会是什么样子,不可不到城市最佳实践区。
根据参与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专家回忆,最初采用的方案,叫“城市实验区”。后来听取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各方面意见,改称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实验区”与“实践区”,虽只一字之别,反映的观念却不一样。“实验区”展示的是一种实验项目,只表达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对未来的想法,展示免不了会成为一些建筑师的“秀”;“实践区”则是展示获得国际公认的实践,让人们分享和推广。如今经过反复挑选的76个经典案例,展示了人类近年在城市文明方面所创造的最佳业绩,能使参观者生动具体地看到城市的未来景象。
日前在世博会公众参与馆,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郑时龄院士在与公众对话中,指出城市实践区“展示了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和有价值的各种实践”,很值得一看。他提到这样一些案例:沪上的“生态家”,伦敦的“零碳馆”,成都的“活水公园”,以及马德里的“竹屋”等。
这几个典型案例,我都参观过,既使我大开眼界,也使我大开脑界。
上海的“生态家”,原型是我国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它采用了里弄、山墙、老虎窗、花窗、石库门等上海地域建筑元素,具有江南风韵,同时运用高科技,采用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技术、雨水污水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自然通风技术等,用“风、光、影、绿、废”五大关键生态概念,设计了一种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宜居的生态化建筑。
伦敦的“零碳馆”,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两座小楼前后相接,引人注目的,是楼顶有着众多随风转动的五彩“风帽”,这些“风帽”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空气不断输入屋内,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同时进行除湿和降温。楼下的零碳餐厅,吊顶、椅子等物,都用废弃物品做的,吃剩的饭菜被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消化”转为电能,食客最后可将有机饼干制成的餐具一道吃进肚里,不留一点“拉圾”。
马德里的“竹屋”,是公共廉租屋的创新试验。冬暖夏凉,绝妙的生态屋。屋前的“生态气候树”,是一座十边形的钢结构建筑,屋顶按装太阳能板,实现能源自给。参观者可以在这样一个遮阳防热的开放空间休憩。我去的时候,里面正在作斗牛的模似演出,观者笑逐颜开。
成都“活水公园”,原型坐落在锦江之畔,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展示了流水在自然中由浊变清、实现生物净化的全过程,体现了“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我曾说过,这样的“活水公园”既是“城市绿肺”,也是“城市绿肾”。
总之,世界多个城市的最佳实践,显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显示了城市的多彩,城市的百花齐放,就这个意义上,有人称“城市最佳实践区”,也可视为一个“小世博会”。透过它,可以具体而真切地看到未来的城市,肯定会使生活更美好。它会使我们对未来城市和未来生活增强信心。
最佳实践区,是世博会一个“最佳”参观区。但目前参观者由于对它了解不多,去者尚少。这如同对待“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一样,需要加强宣传。再加上它的地址方位,有点“巷子深”,配合着宣传,园内交通还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