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半旗,向玉树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新华社记者公磊摄
2046个生命,曾像鲜花一样绽放在名叫玉树的地方。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一场7.1级地震,却将我们生死隔绝。天何不愍,倾屋裂圃,玉树震觞,举国同悲。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是父母的孩子,你是妻子的丈夫,你是祖母的孙儿……你是这个家园的心脏和血液,你是这个国度的温热和呼吸。今天,我们以肆意的悲伤与疼痛,祭奠你们的离去,祭奠你们于灾难中的不幸,祭奠每一段具体而丰盈的人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今天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今天,国旗为你们而降!今天,我们的泪水洒向同一个方向!
我们不知道你的名字,我们未曾见过你的面庞,却知道你在这个世界上必有自己的梦想与荣光。因我们是兄弟姊妹,因我们是同胞,因我们血脉相连。
半降的国旗,静默着对生命的悲悯与尊重,是一个国家给予遇难者的最高礼遇。国旗降下,人性的旗帜高扬。这一次,共和国的国旗再次为普通百姓而降,汽笛再次为地震罹难同胞而鸣。斯为浩劫,诚为国殇。从汶川到玉树,敬畏生命的高度,丈量着这个国家和民族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认同。因有这种认同,多难才能以兴邦,磨难才得以一种人本的叙事方式,凝聚起新生的力量。
今天,国旗为你们而降!纸媒以庄重深沉的文字与画面,表达着哀思;电台电视台也中断了娱乐节目的播出;网民自发的祭奠更是留下了大量感人的镜头。悲恸之外,我们从未放弃爱心的接力。尽管民政部表态说,针对此次玉树地震,拟不发动全国性的救灾捐赠,珍惜民力;尽管我们并不富裕,且在汶川地震、西南旱灾中慷慨解囊——但我们依然以绵薄之力,给天寒地冻中的玉树送去一丝温暖。你们倒下了,家园崩塌了,我们还在!希望还在!
驰援玉树,中国已经集结起磅礴的力量。在这场拯救与重建的战役中,我们看到更多可圈可点的信号:政府救援的主导性责任更为凸显,应急与救援水平更为进步,民间组织焕发出更有序的力量,对自然生态的思考更为理性……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灾区说过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灾难对人性与制度的检阅,以残忍却真实的方式,培厚文明根基,鞭促社会成长。
斯难未远,哀痛永垂。今天,想痛哭的就痛哭吧,我们可以暂时不那么坚强。在半降的国旗下,让我们起立,默哀,深切缅怀那些震灾中消逝的生命。让这样的缅怀成为国民精神的一部分,随着岁月流转而更见深沉的力量。
待到家园重建、草木逢春的那一天,你们依然不曾走远!你们依然永在心间!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