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

2010年04月02日 10:45   来源:光明网   马易周

  少数干部私下坦言:“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这种言论,笔者也有所耳闻。作为一种感受反映出来,就是希望被重视,并且能够得到一种可以信服的解释。笔者也是抱着这样的期待。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仲祖文”的署名文章《如何克服“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算是对此作出的一个正式回应。“仲祖文”在对“失落感从何而来”作了客观分析之后,相应地也提出了“消除失落感”的三条对策,即:少计较,多感恩,保持满足感;少应酬,多学习,获取充实感;少抱怨,多作为,增强荣誉感。

  如实地说,这样一个回应基本上是可以的。从态度上讲,做到了下边有反映上边有回应。从原因分析上讲,也比较客观准确。从对策上讲,确实是劝人向善的好建议,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有利于自我调节的思路和方法。

  不过,也不是一点缺憾也没有。少数干部的失落感也不止是那样三种来源,也不止是完全消极情绪的宣泄。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站在那些失落感干部的立场上深入反思。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拍响的未必就是两个巴掌,也许是三个、四个,甚至是更多。对于每个可以击出声响的巴掌,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逐一分析,力求更加全面地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

  这里,我们不妨先看看“失落感”的定义。从有关资料获悉:所谓失落感,指的是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失落感的产生,有一种情况就是正常的合理的预期被破坏了。

  从“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反思,三年或几年以后可能获得提拔,应该是现时选人用人制度本身所包含的正常的合理的预期。假如没有这种预期,就不会有向上的动力。同时,事实上也不会完全的三年不动,只不过是有人动了,而自己没有动而已。而失落感的产生正是源于那些动了的人,即这些人为什么动、怎么动的?而这直接体现着用人的导向和竞争的公平。而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有人会质疑,而对此又无可奈何时,则不免会产生失落感。相信这也应该是一种实情,也应该充分考虑在内。

  纵然说,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造假骗官者可恨,问题是在我们选人用人制度的执行中总让这些人能一时得逞,这终归也是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还不够严、不够深、不够细、不够实的缘故,以及我们这方面制度本身还不够严密、不够完善、不够协调、不够顺畅的缘故。这也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也应该认真汲取的。

  由此而言,消除失落感,除了“仲祖文”提到的“三少三多”式的教育引导以外,更重要的是还是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减少漏洞。二是狠抓制度落实,严格按制度办事。三是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尤其是要突破评价干部的单一机制和干部出路的瓶颈问题,为干部向上合理预期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