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举报称,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阳矾矿医院潘芝芬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遭到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形成了一起“连环抄袭案”。(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0版)
很难对连环抄袭链条中的哪一个人生出恨意和嘲讽,因为我们都是“论文=职称=经济利益”明规则下的个体,在足够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没人敢保证能洁身自好。而且话再转回,两个大学生很容易能就一篇论文,搜索“稽查”出“16个单位25人6轮抄袭”的恶劣行径,难道我们的相关考评审核单位没有这个“侦查”能力?我想,是非不能为,而是不愿为而已。
从一些知名学术期刊愿为寥寥钱币而出卖版面发表收费论文,从某教授5年能发表论文279篇,从中国论文发表量被外媒讽为“世界第一”,从一些专家学者能厚着脸皮抄袭、借鉴他人学术成果等等现象一一察观,“连环抄袭”真的是个不算大的事。但这个不大的事却更能印证“学术之乱”的蔓延路径,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向社会基层和深处延伸。这,反映了学术精神的恶意自戕,更是对当下人才考评机制的直接拷问:改,还是不改?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