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记者村”里找答案

2010年03月22日 14:00   来源:光明网   朱永杰

  今年2月18日,山西省原平县长梁沟镇炸毁“黑口子”的一声炮响,旁边的大三沟矿死了人。令人吃惊的是,在死伤者中,不少是“记者”。

  这个被炸的“黑口子”,矿主叫薛小峰,曾在《山西市场×报》忻州记者站工作过,后仍以“记者”身份活动,现已在逃。另一名“记者”王贵元为《山西日报-能源周刊》编辑部、记群部主编助理,是事故中的受伤者之一。谈到“采访业务”,王贵元摇头慨叹:“现在的少数记者不自重,到了矿上三百也收,五百也收,坏了行情。”

  真叫人忍俊不禁。王记者多么敬业啊!亲自深入矿井深处采访,春节不休息,忘我工作,竟然还差点以身殉职。据3月18日《南方周末》报道,虽然“2.18”这声炮响还重伤一位乡党委书记,真正的谜底还不清楚,但是一炮崩出多名记者,会让谜底更加扑朔迷离。当时有个事实是,这边的矿井放了炮,那边的矿井死了人,矿井巷道早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乱成一团麻,似乎是利益均沾,和谐共处。

  岂不知,这种肥沃的土壤在当地催生了“记者村”,这可真是新闻。在山西省忻州,“当记者”已渐渐成为城乡无业青年的一种“职业”。该市忻府区合索、曹张乡的令狐庄和原平市的神山村等已成为当地闻名的“记者村”。这些记者熟悉行情,他们中的许多本是干煤炭运输的,熟悉黑煤矿和煤卡子中的一切奥秘,敲诈几乎百发百中。一些被敲过的“黑口子”老板,逐渐也想方设法弄到“记者”身份。因为他们发现,记者身份除了可以敲诈,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在长梁沟镇,一个镇干部就叫苦,“韩家沟的煤矿是记者开的,谁敢惹”。

  “记者村”本身应该无可厚非,在这个网络时代,全民皆记者,人人都有发布新闻的机会和权利。如果名副其实,当地首先受益匪浅,舆论监督如此强大,一定会有一个政清人和的大好局面。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记者生来是为了敲诈钱财,他们并不为民谋福利。可以说,负记者之名,行敲诈之实,是当前社会一景。这是因为,扪心自问也好,耳闻目睹也罢,已经少有干净事和干净人,几乎都是屁股擦不净,臭气熏人。尤其是握有公权力的各级官员,没大事有小事,从纪检监察角度看,足以革职查办的丑事都是磨道里找驴蹄,一找一个准。所以,天下乌鸦一般黑,成为人们另一种“共识”,令人忧心如焚。

  因此,“记者村”之意义,绝不仅仅是丑闻一桩。记者,铁肩担道义者凤毛麟角,倒是借机敛财者多如牛毛。比如,媒体泛滥的“专版”、“专题”,一些单位形象宣传展示的背后,都有记者获取“敲诈”好处的身影,有些“而今迈步从头越”标题下有“本报记者”字样,大言不惭,都不知道“羞”字咋写的。翻看报纸,遍地都是,根子在哪里?来吧来吧,“记者村”里有答案。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