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书记过问"招工难"说起

2010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十六
2010年03月12日 07:02   来源:人民网   武少民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的审议。当纺织女工张晓燕代表提出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问题时,胡锦涛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希望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积极主动搭建平台,组织好对接,开展好培训,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实现就业多办好事。

    金融海啸渐行渐远,“招工难”成了很多企业主的“新病”,眼看着工期临近,却找不到合适的熟练工人。据不完全统计,仅珠三角地区就缺工达200多万人。为什么廉价的劳动力不再“孔雀东南飞”?还未从金融危机思维惯势中走出来的人们,陷入了困惑。

    这不,两会上也有人向总书记发问了,总书记也对“招工难”开出了“药方”。由这一细节看出,“招工难”已经为中央领导所关注。事实上,代表和委员们在两会纵论国是,虽然也有争论,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惠及民生,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无论是剑指高房价,还是热议教育、医疗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都体现了代表委员们济世爱民的情怀。

    “招工难”其实是个“伪命题”。君不见,中部和西部的大量劳动力待业家中,一些需要劳动力的地区却找不到熟练工人,或者试图以低廉的价格雇佣劳动力而不能如愿。随着全国经济向好,原先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以深圳市为例,该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1000元左右。而在深圳无论是租房还是生活费用都相对高昂,千元左右甚至不能满足日常用度,工人怎么会来?再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逐渐向中西部渗透,这样,不少农民工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了,尽管收入可能少一点,但花销也少,一年下来比外出打工赚的钱还多。

    企业缺乏长远规划,是“招工难”的重要原因。金融海啸来了,企业无视长远发展,有的大量裁员,有的卷款潜逃,原先培养的熟练工人迅速流失。而经济恢复之快超乎预期,在短期内就要招到熟练工人,无疑非常困难。不少企业不仅不注重培训,甚至连用人留人的机制都没有,更别说温馨的企业文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人看不到前景,当然要求更高更好的待遇了。与此同时,企业却不能适应这种转变,还是希望像金融危机之前那样,雇佣些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实现更多的原始积累。自然,矛盾不可避免。

    总书记言之谆谆。的确,破解用工难需要统筹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应该负起责任,最好是搭建跨省区的合作平台,让用工信息各省共享,这样可以实现劳动力的最佳配置。当然,培训一定要跟上,目前我们的企业非常欠缺服务思维,工人要做好当前的工作,企业也有义务培训他们,让他们学到更多的技能,更有效率地工作。此外,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留人用人的良好氛围,让工人愿意在厂子里扎根,与企业共经风雨。

    中央领导关注“招工难”,相信破解之道已经了然在胸。“招工难”有其两面性,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中国从来不乏优秀的工人,近3亿农民工也能适应建设城市、发展生产的需求。因此,企业要反躬自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仅要吸引农民工,更要让他们留下来。当然,农民工也要调整心态,从普通工人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工作中成长。

    “招工难”,从本质上说,难的是思维和意识的转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此后各种各样的难题或许会接踵而至,劳工双方都应转变观念,在出现利益之争的时候,多想长远,多谋将来。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