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政府,这是什么罪名

2010年02月26日 08:04   来源:钱江晚报   李晓亮
    这几年,“因言获罪”的案子不少,若合并同类项的话,绕开纷杂案情,你会找到一个叫“诽谤政府”的通用罪名。每当这个高仿真法律新词一现身,通常是一片口诛笔伐,类似的普法机会,实在太多。就不必去列举灵宝帖案等长串名单,来验证这个生造的莫须有罪名了吧。

    翻过新年,“诽谤政府”罪推出迎春升级版——“敲诈政府”罪。虽然翻遍法典,也找不出这个罪名,但看着背负“敲诈政府”罪的农民,没人笑得出来:过去两年,河北沧州发生多起农民被指“敲诈”政府案。案件都发生在重大活动、节日之前,涉案人都曾多次进京上访,且他们坚称无罪。(2月25日《新京报》)

    从中可提炼出关键词:上访。若你还没看明白,再看下面这句,串起来一想就能“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了。当地一位政法委官员反复强调:“不要理解成是为了息访才对他们进行控制,是他们的行为构成了敲诈勒索。”经验丰富者知道,这里话该反着听,才能最接近真相。这还得感谢多年来阅读相关新闻时积攒下的宝贵经验。  

    比如,几年前山东新泰就曾有将进京上访者强送精神病院的“实践”;随后,北大孙东东教授总结出资深上访户99%以上都有精神病的“理论”。实践出理论,理论套实践,上访与截访就如小贩和城管之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样,在神州大地上轰轰烈烈或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看多了之后,你花样玩得再多,样式再新颖,也糊弄不了民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玄机。比如沧州的“敲诈政府”罪,不过就是非法截访的又一变异毒株。我们翻遍几千字新闻,也找不到一句描述涉案的几位农民要挟或威胁政府的行为。最狠的不过是说没多少钱这事就不算完。就算两人私下的争吵都不会把这当成狠话,自然也没见牛气十足的政府因为听了这话就吓得如数给钱。当然,报道中说也有给钱的,不过收了钱的农民立马被抓。就像前面有官员强调说定罪不是“息访”一样,此时当地连忙解释说先给钱后抓人这不是“钩子”。经过这样的“提醒”,你当然会想起上海的钓鱼手法了。

    设套下钩,报复执法,肯定不该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