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中国新闻网出现了中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农民工开私家车回家过春节渐成趋势》。该报道说,在中国车市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车价不再是阻挡农民工的障碍,中国的高速公路网遍布城市乡村。买一辆汽车,既方便回老家,也能给自己长面子。农民工虎年开车回家过春节渐成趋势。
老实说,这报道挺唬人的,至少吓着我了,难不成,春节前后几天没有读书看报,世道就有了突飞猛进?
我承认,农民中一些勤劳智慧者,再加上些机遇什么的,可能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农民工开私家车回家过春节渐成趋势云云,则肯定是在玩噱头,唬人的。
事实上,就在春节前,已有两则有关农民工回家的新闻让我耿耿于怀了。先是重庆晚报4日的新闻说,民工夫妇骑摩托车3天3夜回到家,两人共瘦13斤。后是10日《深圳晚报》的新闻讲,珠三角十万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他们穿着厚实的棉衣,结实的绑腿,棉质护膝,防风头盔,皮手套,或成群结队,或独马单骑,车上大多数是小两口,或者夹带一个小孩,奔驰在国道上,成了春运交通线上一道道特殊的风景……
可以这样讲,无论是新闻还是身边的现实,无不在告诉我们:作为无可争议的中国弱势群体之一,农民工挣钱难,维权难;出门难,留守难……这才是真正的趋势吧?
我不知道记者是不是故意唬人,我只知道,记者在某些方面可能出了问题。首先,记者可能不知道啥叫农民工。明明是做茶叶生意的商人,却把人定位为农民工。敢情只要出身农民,就都叫农民工?朱元璋出身农民,后来当了皇帝,是不是也可叫农民工?其次,记者可能不知道啥叫趋势。一亿八千万农民工中出现几个拥有私家车的,并不稀罕,但绝不是趋势。
众所周知,与欧美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社会长期处于金字塔型结构中。按有些学者的划分,中国目前三个社会阶层,从上到下是:精英层、中下层、边缘化集团。而处于社会下层和边缘状态的约占中国人口83%左右。无独有偶,2009年年底,重庆社科院课题专家公布了重庆的社会结构示意图:倒丁字型。不管是金字塔型,还是倒丁字型,无不揭示:中国底层社会是个庞大的数据,而广大的农民工,正是这庞大数据的一部分。
当然了,私家车并不是洪水猛兽。中国农民工也并不应该天生就是穷人,归宿还是穷人。我巴不得他们一夜都暴富起来。但是再富,我们也要正视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农民工的物质生活可能比以往有所提升,但这是有条件的,学者秦晖拿中国经济与南非模式作比较所得出结论,称这主要得益于“低人权优势”,即使我们不承认这个说法,也当正视其所反映的问题;第二,即使农民工开私家车渐成趋势,那也不说明任何问题。2005年出版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贫困家庭中,75%有1辆车;30%有2辆车。在前现代社会,私家车是富人的硬件;但是在后现代社会,私家车什么也不是。我同事,大学教师,一万块钱买辆二手奥托,价格不如农民工的一个摩托呢。所以,记者还是关注一些实在性问题吧,判断一种事物“渐成趋势”,我怀疑其用心究竟何在?
(作者为大学教师、评论人)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