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生活腐化不仅败坏了自身的形象,也损害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对官员“私生活”进行监督,无论是从现实情况还是就公共治理的角度来说,都应是反腐斗争的重要内容。(2月17日《瞭望新闻周刊》)
正像报道所言,在新中国建国以来,“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领导干部的“高压线”。然而,近年来由于对官员考核大多“唯政绩论英雄”,而对官员“私生活”却缺乏有效监督,以至一些官员流连于声色犬马,包养情人、“二奶”,甚至嫖娼狎妓……
想想看,近年来“落马”的成克杰、陈良宇、李嘉廷、王宝森、胡长清、孙善武、杜世成、庞家钰、陈绍基、许宗衡,还有李真、慕绥新、马向东以及李纪周、王守业、贾永祥和梁福全、江苏徐其耀、张宗海、宋平顺,等等,均有一项“生活腐化”的指控,都是因“私生活”而被放倒的官员。
那么,这些官员为什么要为色所贪,自我毁灭呢?我感到,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无关系,对领导干部的“私生活”监督基本上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正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所指出的,“近年来,我国反腐主要在经济领域,所以很多地方在选拔官员时,只要政绩突出,经济上不存在问题,就是生活上‘不拘小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忽视对官员生活作风的考察”。而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不少地方对官员“生活作风”问题很少过问,有的还以保护官员个人“隐私”为由,放松对官员“私生活”的监督,甚至将官员“私生活”置于真空状态,以至隐私权成为不少官员的腐败盾牌。
由此可见,官员生活腐化难以抑制,既有本人世界观方面出轨的内因,也有社会风气污染、权力监督不到位等外因。而无数事实表明,失去监督的为官者一旦为情欲所制,他们就会以百倍的疯狂去贪、去敛财,权能生钱,钱能生色,色胆包天,欲望无边,什么道德、伦理、脸面,在香风软雨的熏陶下全化为一堆泡沫。
所以,防止官员生活腐化,阳光同样是“防腐剂”。受访专家认为,只有扩大公众监督权限,让官员“私生活”置于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加大惩治力度,才能使官员生活腐化问题得到有效抑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官员“私生活”已经再次被中央纳入整个反腐体系。近年来被查处的高官,大多都有一项“生活腐化”的指控,就是一个明证。这也充分表明,从今以后,任何官员都不能将保护个人“隐私”作为挡箭牌,将私生活置于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
我想,在这样一个高压治腐的新形势下,如果我们的官员不能主动接受监督,不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私生活”,那无疑就会“玩色自焚”,彻底地毁掉自己的政治生命,彻底地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