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考语文”说开去

2010年01月26日 07:03   来源:北京晚报   张 丽
    周末两天,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据长江日报报道,这六所学校中有四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没人能否认这位老师说了句实话,但也正因其“实”,才招致群情激奋——绝大多数中国人还都是爱自己的语言的。但仅就这门被称之为“语文”的功课而言,我们必须不无遗憾地承认,学着确实是越来越没劲了。课文的选择并不以美文为导向,好不容易赶上一篇内外俱美的好文章,还要在教参的指导下,从中心思想到段落大意地将其“肢解”一番。更不用说现在又流行剑走偏锋,比如前不久南京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题中的那首一般人读不懂的怪诗。

    语文课被歧视,板子不能光打在急功近利的大学身上,更多要担责任的,是把“国文”变成“语文”,把“美文”变成“课文”的那些人和思路。《红楼梦》里探春说过,“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啥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同理,无论一个人还是一门课,若先是自个儿不尊重自个儿,没事折腾,怎么可能获得别人的重视呢?上海无非打了个头炮而已。

    现在的成年人当年读书的时候,都曾经被教育不要偏科,而被拿来的例子就是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的大数学家苏步青。苏教授在《略谈学好语文》一文中,写到“我对数学系的青年同志要求一直很严,一般要学4门外语,当然,首先是中文的基础要好。”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上说:“学好语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只要数理化,轻视语文显然是不对的。”他还向教育部长建议,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第一天考语文,及格的再参加以后的考试,语文不及格的就淘汰了。第二天考外语,然后考数理化,史地政也要考。现在,单独招生倒已实现,可语文干脆不考了,外语也从四门精简成了英语一家独大。苏教授泉下有知,恐怕脸色也要青了。

    不知道现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还有没有《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由于都德的这篇小说在语文教学中被掰开揉碎分析,所以不少人都还记得本国语言之于本国文化乃至本国独立性的关系。但显然,如今的语境下,在与“前途”相比时,这点记忆已经不重要了。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