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名人之争”抹上时代色彩

2009年12月29日 13:18   来源:千龙网   金舟

  有报道称,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安阳重见天日,虽然对这座墓葬的真伪学界还有争议,但安徽大学三曹与亳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怀东表示,安阳曹操陵墓“接近真相”。亳州曹操研究会有关人士也表示“尊重史实”。他们都强调,不管曹操最终埋在哪,根据正史记载,曹操始终都是安徽人。

  事关历史名人的故里之争、归宿之争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说其“老”,是因为这类争议从来都是与各种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相伴而生,如影随形;说其“新”,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中,随着各地政府旅游开发意识的增强,“名人之争”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蕴。但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安阳“惊现人间”,并未在“魏武故里”安徽引发太多“意味深长”的骚动。

  曾有人说,历史只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媳妇。就各种“名人之争”而言,千百年来,从博学鸿儒到乡野村夫,人们争炎黄、争老庄、争诸葛、争李杜……除了纯粹的学术争鸣外,不少都有利益驱动的因素。这种利益,既包括乡土自豪感、文化优越感等精神内容,也涉及由名人“故里”、“归宿”、“读书台”、“升天台”、“小天下处”等,给一方水土一方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因此,“名人之争”也就在所难免,以至于千百年来不断上演了。

  但是,不管“名人之争”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科学、理性的态度恐怕是绝不可少的。就“曹操高陵”一事来说,此墓甫一现身,当地有关方面便急忙提出所谓6大证据,指其为魏武陵寝无疑。对此,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笔者也以为,我省有关研究机构对“曹操高陵现身安阳”态度谨慎以“避嫌”,原本也没什么不好。不过,如果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事,利用多年积淀的学术专长,从尊重历史、还原真相的目的出发,力助此事去伪存真,或许更有建设性。这样做的结果将不仅有助于两地文化交流,也会使得“名人之争”的学术意义凸显出来。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在“曹操高陵”现身后,当地有关方面声称,不会对此墓进行商业性开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孟德这个一代枭雄的大墓(不管最终证明它是真是假)现身所引来的“参观潮”,最终必然会催生有关方面的商业联想。令人高兴的是,对这一点,我省有关方面已经有所研判:“下一步,我们愿意和安阳携手,共打‘曹操牌’,共同开发,实现双赢。”如果皖豫两地真能实现联手,将“曹操”文章做大做足,这不仅是两地人民之福,也将是天下旅游爱好者之福。这种合作将为“名人之争”抹上亮丽的时代色彩。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躬耕地”是在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今襄樊)的争论也持续了很久,最终,一副名联消弭了大多数争议。这副对联是: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阳南阳?我要说,对“名人故里”之争,相关各方不仅要怀着正确的“利益观”,也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清醒理性的宽容精神。若能如此,则人民有福了。(金舟)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