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名当事人被“从重从快”后,安徽庐江“艳照门”中的其余四人,承受着更加炽烈的目光。围观者不愿意散去,人肉搜索还在继续。
此刻,没有什么能比“身份猜想”更令人亢奋了。尽管有官方一而再再而三的否认,尽管最初发帖者已为自己的错误“跪求王书记原谅”,尽管有人发图称艳照门主角另有其人,但许多人依然确信,“艳照门”中就有庐江县领导……
对“艳照门”的观望,正从“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变成一种“你是你是你是是是”的指认。不说不行、越抹越黑,当“艳照疑云”引发“虎照猜想”,面对“老不信”的老百姓,官员究竟该怎样洗清自己身上的“有罪推定”?
从“香艳日记”,到“视频裸聊”,再到“微博开房”,近些年来,一些官员的私德屡屡挑战者公众神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官员“躺着也中枪”的遭遇虽然令人同情,但也并非全然匪夷所思。真正值得思考的是,碰到“习惯性质疑”时,如何改进那种效果不彰的“反射式否认”?
就庐江“艳照门”而言,有关部门如果一开始不武断认定,而对事实的判断更加前置一些,后来结论的公信力恐怕就能高一些。而将视角拉得更远一些,各地官员都应看到,政府公信力是共享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何维护“政府公信力同盟”,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