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金改”是补“短板”的及时雨

2012年07月27日 08:29   来源:羊城晚报   林江

  传闻已久的珠三角金融改革方案终于出台了,其中有不少亮点,例如重点研究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珠三角地区建立城市金融改革创新的“9+2”综合试验区,官方称之为“是国内政策内容最丰富、范围最广的金融试验区”。

  正式发布珠三角金融改革方案的时机,选择在广东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多少有些差强人意,而又有机会筑底回升的背景下发布的,让人感到有一点意外。这种感觉也许是政府部门所需要的,让人们认识到省委省政府对于推动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对于金融产业在广东产业升级转型中的功能是充分肯定和支持的;另外,广东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改革话题和做法敢于大胆尝试,甚至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少体现了广东在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依然坚持改革开放和勇于创新的气魄和胆识。

  例如,就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而言,就极具争议:虽然中央文件已经从原则上肯定农村土地流转的做法,但是允许宅基地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在操作层面依然充满变数,因为此举最终可能会导致广东开放农村的宅基地在市场上买卖,其意义是,农民跟城市居民一样,可以通过市场交换为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进行定价,甚至变成资本。

  事实上,城市居民可以“不打东家打西家”,即可以通过在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来确定自己的工资水平,可是农民的宅基地如果不能流通,则实际上体现了对农民的不公平待遇。有意见认为,允许宅基地在市场流通,若农民拿到一笔钱,并不是作为本钱投入自己的生意,而是把钱挥霍掉或参与赌博输掉了,政府财政是否需要为这些“失地农民”提供帮助甚至进行社会救济?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只要我们相信农民是理性的,上述“失地农民”不是大多数的话,我们不应因担心政府财政可能有额外的社会救济支出而选择不去推动农村宅基地流通的改革。

  另外,“9+2”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需要创新农村金融、科技金融、城市金融的体制和做法,在横琴和前海两个地区推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先行先试的步伐,更让人们眼前一亮。这实际上是全方位、立体地推动广东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有力之举,希望把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相对充裕的民间资金跟粤港澳合作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借助金融创新的机遇和动力来实现广东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知道,金融业是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短板”,这次珠三角金融改革方案的出台的确是一场“及时雨”。当然,该改革方案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框架文件,如何将其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其次,“立体”的金融改革措施固然有其规模、总量上的优势和宏观上的视野,但是不同的改革措施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和协调?譬如,农村金融改革和城市金融改革是否在一个框架下进行?城市的金融改革会否导致农村的金融资源加速流向城市?

  再者,人民币在横琴和前海实现自由兑换的先行先试可能会遇到人民币把港币边缘化的问题,而港币作为香港的本币逐步被人民币“替代”则有可能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会带来香港的金融界人士担心前海和横琴会形成对香港金融业的强大竞争的问题。

  最后,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是珠三角金融改革方案的重要亮点,可是我们不甚清楚的是,民间资金可否在金融机构中扮演独资或者控股的角色?包括村镇银行是否完全可以由民间资金独资组建?如果依然“一刀切”是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那么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广东金融业向民资开放的政策力度难免会打了折扣。

  (作者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