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品德是领导干部从业的根基

2012年07月24日 07:07   来源:人民日报   马廷礼

  培育良好的执政品德,是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

  领导干部的执政品德,是领导干部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是领导干部党性的集中反映。为政以德就会造福于民,为政失德必然招致祸患。因此,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执政品德是从业根基,培育良好的执政品德是终身课题。

  识大体、顾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识大体、顾大局,就要讲政治,对党忠诚、为民尽责,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上级党委、政府的权威。识大体、顾大局,就要重执行,自觉服从服务大局,坚持上级党委、政府部署什么就创造性落实什么,注重上下结合,努力把各项任务完成好。识大体、顾大局,就要讲奉献,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把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正确对待个人进退得失,特别是在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同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舍小家、顾大家。

  办实事、谋民利。为谁办事、为谁谋利,是根本性、方向性问题。领导干部应时刻牢记当干部是为了什么、从政要做些什么、身后应该留下什么,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情,始终坚持办实事、谋民利。办实事、谋民利,就要深怀为民之心,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把人民群众的要求想在决策之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考虑在实施之前。办实事、谋民利,就要真心服务人民,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办实事、谋民利,就要注重群众口碑,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打基础、利长远。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部门、单位的主心骨,作决策、抓工作、促发展切忌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必须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打基础、利长远,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树立战略眼光,增强战略思维,搞好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打基础、利长远,就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投资者,激励创业者,惠及劳动者。打基础、利长远,就要狠抓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打基础、利长远,就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基层组织打造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打基础、利长远,就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保障事业持续发展。

  听真话、摸实情。不听真话、不摸实情,不可能做好领导工作。毛泽东同志说:“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听真话、摸实情,就要坚持求真务实,按照客观实际决定工作方针、思路和措施、办法,不定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以脚踏实地的态度、顽强拼搏的作风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听真话、摸实情,就要深入调查研究,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用真诚求得民智,努力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外部联系弄明白,不断提高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本领。听真话、摸实情,就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愿望和利益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新鲜经验,使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承前责、忧后患。党的事业就是一场接力赛。前人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可能会留下一些债务、矛盾,后人不能视其为包袱,推而拒之,而要多还前人欠下的债,少给后人留麻烦,这更能体现领导干部的人品政德。承前责、忧后患,就要尊重历史、传承事业,切忌班子一换思路变,前人定的都不算,规划重做,建设重搞,干部重配,而应客观公正地对待前人的工作,对前人好的工作思路予以继承和完善。承前责、忧后患,就要立足实际、遵循规律,推动科学发展、不求一时轰动,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少留历史欠账、多为后人铺路,切实把发展的蓝图绘精准、把百姓期盼的事做精细,让未来的事业更精彩。

  (作者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