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起,青岛南山区24座公厕试点免费提供手纸。公厕管理员称,一盘270米长的手纸,平均每天用掉八九盘,除了正常使用很多都被浪费了。管理员表示经常遇到游客如厕后扯下一大截手纸带走,或者拿来擦鞋擦脚。(7月4日《大众日报》 )
看到这条新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国民素质”。议论到最后的落脚点一定会是“素质尚待提高”。但在这个担忧之外,我更担忧的是免费手纸会不会因为这些议论停止供应。
我承认,公民素质是有待提高。但公民素质达不到期待的水准,并不应该成为公共服务停止进步的理由。一盘270米长的手纸,平均每天用掉八九盘,看上去用的是有点多,但这可是旅游区的公共厕所。大家出门在外,上卫生间的时候,看到有免费手纸,用来擦擦手、擦擦鞋,也并不是不可饶恕的事情。至于把手纸撕下一大段带走,我相信只是个别游客的行为,并不会成为被大多数人效仿。
相反,游客之所以这么“稀罕”免费手纸,恰恰反映了之前在这方面所做的不足。因为绝大多数公厕,它是不提供手纸的,如果类似于“免费手纸”这样的便民服务,人们都可以处处得到,那么这样的事出现的概率会不会更小一点呢?
我希望,青岛的“免费手纸”便民服务可以坚持和普及下去。也希望,我们的国民素质能够真正提高。但是应该意识到,素质的提高不可能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必然要在开放和宽容中得到训练。所以,“素质问题”万万不可成为我们在公共服务方面裹足不前的借口。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