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他叫史宝月,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843万余元,是轰动全国的“金华税案”嫌犯,案发后潜逃。13年后,化名“高山青”的他,已经成为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委党校副校长,身披各种荣誉,仅全国性的奖项就有50多个。潜逃期间,逃犯造假各种身份,辗转多省,频繁跳槽,并且,“从未忘记赎罪,资助了28个贫困学生,被抓后,我还托朋友继续照顾其中5个四川灾区的孩子……”(《钱江晚报》5月29日)
一名轰动全国的逃犯,经过简单的身份漂白,就能轻而易举地登上党校副校长这个大雅之堂,这样的人生阅历与官场升迁历程既充满传奇色彩,又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对平凡人而讲,高居地级市副市长职位,身披50个全国性奖励是个非常华丽和体面的“外衣”。假如不看史宝月的“案底”,史宝月的官场升职过程,足以成为一个动人的励志故事。只是,这个故事,确实有些“喷血”。
“喷血”的表现有两个:其一,身为逃犯,不仅没有得到法律的严惩,却在日后的生活中得到漂白,对于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这自然构成了讽刺;其二,史宝月利用造假的身份与学历,能在报社以及党校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止境,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起组织人事部门的用人原则与程序正义。并且,因为此人已经混入了主流官场,这远远比潜伏于电视剧《潜伏》中的演员吉思光更加令人无语。
这个喷血的官场升迁笔记,除了能说明史宝月很聪明、混迹官场的伎俩很高超,更是彻底暴露了我国官场在用人制度方面的巨大漏洞。他拿着伪造的身份进入《张家港日报》,花120元钱做了一张假的学位证,并且,他是先交的复印件,再交的造假的原件。然而,当地组织部门对以上这些,却是无从察觉,不免成为讽刺。对外界而言看似严苛无比的“政审”在史宝月身上,也基本流于形式。
逃犯变党校副校长,在现在这种用人原则和用人体制之下,并非个案,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学历造假、身份漂白等现象,在体制之中,也是比比皆是。对于一些运气好、背景好、能力强的官员而言,学历造假、身份漂白还能成为他们加官进爵的利器。然而,对于一些毕业于正规大学、身份堂堂正正的“屌丝”而言,虽然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所谓的真实,却不一定能像史宝月一样赢得辉煌的前程。在官场之中,做人的基本原则在用人制度的倒逼之下发生扭曲,价值次序必然颠倒。
逃犯变成党校副校长,不仅仅损害了办案机关的公信力,更损害了体制用人程序的公信力。官场用人能够上演种种闹剧,根本原因就在于,官场用人缺少合理科学的用人程序,以至于谈及提拔作用方面的程序正义只是一种奢望。希望体制之内的用人制度、用人原则可以从“逃犯变校长”这样带有极强的讽刺意味的事件中,汲取一些教训,最大程度上确保体制内的公平与正义。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