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学前儿童过度教育 功夫在《指南》之外

2012年05月30日 07:21   来源:红网   陈恩才

  近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5月29日《今日早报》)

  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做什么年龄的事。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很多家长也懂。但是,却苦于缺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这种情况下,盲从跟风随大流就成了必然。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又根深蒂固,超前开发智力,参加各种兴趣班,让孩子过早掮起了不该有的负担,早早失去了快乐的童年。《指南》的出台,无疑对家长会起到指导、警醒作用,尤其能让家长明白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规避盲目攀比之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指南》是受欢迎的。

  不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指南》,可以对幼儿园老师在如何把握教育尺度上可以起到一定的规范指导作用,对违背规律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可以强制喝止,但对家长而言,指导是一回事,但是否执行又是另一回事,毕竟,家长作为看护人,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可以自主安排选择,行政强制干预,就超越了权力界限。另外,《指南》实际操作也有难度。单说入学前只会“10以内的加减运算”,如果现如今所用教材的难度不降低,就很难适应这个要求。临时的削足适履,可能吗?而且,如果真有孩子只会规定范围内的运算,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和歧视如何应对?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也是家长最大的担心。不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眼里有多聪明,但至少不能落后于他人,唯一的方法,就是“拔苗助长”,超前弥补。

  应该说,《指南》的出台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个标尺,可以对幼儿教师、家长有一个指导、提醒的作用,为他们提供一个参照,做到心里有数。既然是指南,就必须规范,让人适用。从点上说,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南》的那只手,必须在严谨科学、实事求是上用力,并且要谨慎出台。同时,将另一只手放在整顿、规范早教市场上,放在转变家长教育理念上,为孩子的未来把好监管关。毕竟,要根本修正目前学前儿童过度教育的危害和弊病,还一定在《指南》之外。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