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酝酿给农民工改称谓的举动曾让一些媒体激动不已,似乎改了名称之后,会出现一种趋势的改变,这个群体由此融入就业所在城市并成为市民。一切都没有改变,城市的门槛依旧坚硬,市民与农民工还是难以重合的两种身份。
涉及到户籍制度的任何个体努力都将徒劳无益,尽管都是中国公民,可是一旦打上了不同的标签,身份的转换或平等只能“人人平等”这样一句表述。
有两件事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事件主人的身份也不同,奇怪的是结局却一样。
有关报道称,江西南昌一位农民工上工时手指被钢筋打断。在医院治疗时,工厂老板不肯出手相助,农民工因负担不起治疗费用,竟然只有手捧断指离开医院。假如这个遭遇工伤的人来自机关事业单位,这个悲惨的故事绝对不会发生;假如这个人来自运行规范的企业,那也有包括工伤险在内的“五险一金”做保障;即便是一个普通市民,这样的工伤治疗也不至于被医院婉拒,缘由是,大多城市的市民都有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是,这位农民工恰恰什么都没有,没有城市户口不是市民,更不是“职工”,他只有一个没有任何含金量的打工者身份。.
在河北保定市,何健的父亲有职工医保,今年3月份确诊肝癌中期后前去住院治疗时,“保定市医保定点单位”的这家医院却提醒他们:“住院可以,但得自费。”何健父亲的医保卡在这里失效了,理由是,“医院不收职工医保病人”。医生的解释是,除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患者外,其他患者住院均须自费。
不仅是这家医院,几乎所有保定市公办医院都“不收职工医保病人住院”。都是医保对象,医院为何针对职工医保限额,而对新农合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患者不设限?据说,这三种医保中,因为职工医保患者住院需要医院先行垫付医保报销费用,之后保定市医保中心结账返款给医院。原来,只是一个执行方案上的“漏洞”,保定市人社局日前已严禁拒收医保病人,可是那些已经自费的“职工医保病人”又能怎样?
同样发生在医院,断指的农民工没有医保,何健的父亲有职工医保,然而,他们都被拒绝了。区别在于,就社会保障而言,保定市的医保或许只是出了技术问题,才发生这样的状况;而断指的农民工根本就没有任何依靠。
上述两件事的关联度事实上相当密切,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读,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则是“双轨制”所制造的社会不公。医保制度因对象、身份的不同,享受的待遇大相径庭:比如,公费医疗是一种免费的医疗保障项目,不需要缴纳参保费就可享受医保报销;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等,则只有缴纳参保费,才能享受医疗保险。同为居民或公民,其实在福利待遇上存在着三六九等之分。
这种双重、多重标准同时也体现在“养老金双轨制”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达到3倍之多。再加上城市居民养老金的基本“自费”,其中差距巨大。分化不仅体现在企事业机关单位之间。目前全国城市居民、农民、公务员、事业单位、城镇职工这种严格区分了身份的制度,致使养老保险制度严重割裂,因而“双轨制”既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又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
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养老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三分之一的现实,使呼吁改革的声音底气十足。无论怎样,养老金制度改革要尽快推进,而相关制度模式的选择绝对不能再有双重标准,“双轨制”必须终结,因为它不仅事关社会保障,更关乎社会公正、公民的权利与尊严。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