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南昌的一位农民工在上工时手指被钢筋打断。在医院治疗后,因囊中拮据中止治疗。工厂老板接到求助电话时推脱很忙,农民工因负担不起治疗费用,手捧断指离开医院。(4月22日《北京晨报》)
农民工兄弟受伤这样的悲剧,有良知的人看到都会感到遗憾不想悲剧发生。但是当我们看到“农民工”“伤不起”“离开医院”这些简单的关键词时,不应该立即下结论职责医院,甚至都不该轻易的指责其老板。同情的表达方式可以有许多种比如捐助农民工做手术,而简单粗暴的表达愤怒甚至人身攻击只能加剧矛盾。我们更应该想想,如果没有切实的社会进步,这样的悲剧会不再发生吗?
很多时候,网友的愤怒源自对事件真相的不了解,只是简单地看到关键词便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指责。医院有错吗?有网友批评医院竟然不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这样的批评有些过激了,医院并不是慈善机构,在现阶段医院本质上是盈利机构,来者不拒的加以治疗恐怕要等到医疗改革真正完成后。
老板有错吗?首先要说的是,老板后来已经带钱来看望农民工,并送到另一家相对便宜的医院进行治疗。作为一家私营企业,其人身保险等基本的制度保障不完善应该算是中小企业的常态。事态还没有完结前,看客们还是不要过早的发表“诛心之论”。
这是一起悲剧,但似乎并非那么罕见。前几日发生的袭击医生甚至导致医生死亡的事件,让人们对于“紧张的医患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袭医事件发生后,医生群体集体控诉自己的处境,甚至发表言辞激烈的职责;再看这次农民工受伤离开医院后,网上又出现了对于医院与医生“冷血”的声音。笔者产生了一种错觉“这样的互相仇恨到底为什么?”
当医疗体制还在步履维艰的进行改革时,许多类似的悲剧不可避免。而作为每一个公民,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我们都只是每个群体中的普通一员。面对当前这种紧张的氛围,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少一点仇恨多一些包容,多一点了解少一些诛心。医生多一些笑容与关怀,公众对于医院和医生多一些了解和包容。当我们每个人都为关系融洽出一份力时,同时也是在减少体制变革的阻力和压力。
(责任编辑: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