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何以成了“三公”消费的“替罪羊”?

2012年03月08日 15:39   来源:大河网   李兆元

  3月6日中午,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表示,三公消费一定要控制住,但三公消费高不是茅台的错。(3月7日《中国青年报》)

  国酒茅台近来饱受诟病,从“入奢”备受业界关注,到“让国人喝得起”引发热议,再到“公款招待一区政府一年喝掉1200瓶”,不断成为新闻热点,争议和质疑声不断。慕省长这次坦言“三公消费高不是茅台的错”,虽意有为贵州和茅台开脱之嫌,但直指问题病根,可谓言之凿凿。

  在慕省长看来,不是茅台推高了三公消费,而是三公消费绑架了茅台,茅台只不过是一“替罪羊”而已,现行畸形的管理体制是导致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的最后祸首。透视慕省长的话语,笔者斗胆推测慕省长言而未表的暗含语义是:不应限制茅台成为公务接待用酒,中国并非只有茅台一种高价政府接待酒,只限制公务喝茅台没有道理!

  作为地方高官为茅台辩解,出于公心显而易见,但其实慕省长的担心多少有点多余——有时我们看新闻要反着来解读——要知道别人支持什么,就看他反对什么。尽管这并不完全正确,但在笔者看来至少套在三公消费的头上一点也不离谱。限制公款吃喝,吃喝风仍然盛行,致使三公经费居高不下就是例证。按此原理,如果现在限制公务接待喝茅台,难道会影响茅台的销售吗?非也!茅台的地位因此抬高百倍,你信不信?公务喝茅台更成家常便饭,你信不信?礼尚往来是我们的传统,况且官场犹甚,唯有这样方可显示主人的诚意和嘉宾的至上,再说,公务接待本来就是公共财政买单,招待别人也就是款待自己,何况,公布“三公”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细化到喝什么酒,不喝白白喝,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这么说,完全没有揶揄慕省长的味道,相反对慕省长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茅台没有错,慕省长说的没错,不仅点出了三公消费高的病症,也为治理病根开出了“良方”。 三公消费一定要控制住,关键是对症下药,药到自然病愈。

  一是将权力关进“笼子”。控制三公经费虚高,无论是治理公款吃喝,还是公款出国(境)、违规购买公务用车等,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必须从改革体制入手,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建立问责否则机制,加大惩罚力度,否则,不喝茅台和其他,隐蔽性更大,危害可能更甚,招待费能降吗?

  二是引入第三方机制。公车配备有了18万限价的标准,公务接待为何不能也实施类似定额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引入市场机制,限定地点、限定烟酒、限定人员,相关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用由第三方公布,每年进行专项审计,不符规定的财政一律不予拨付,第三方会无缘无故地为公款吃喝埋单吗?

  三是要加大三公经费公布的力度。“打包”公布三公经费,群众感觉无厘头,公众的知情权被大大打了折扣,当然也就难以从源头上遏制虚高的三公消费了。只要解开布囊,无须相关部门自证清白,公众也能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看个究竟,没有人会明目张胆地“喝”茅台吧?就此问题应该能说解决了吧?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